">
人民網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栗翹楚)11月2日,《2025中國進口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暨第八屆中國進口發展專家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報告》由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聯合發布。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報告》主編魏浩介紹,今年《報告》的主題聚焦“區域國別視角下中國進口發展的新變化”,主要內容包括中國進口地區網絡變化和中國進口產品結構變化兩部分。《報告》利用2001至2024年世界各國之間的雙邊進口貿易數據,分析顯示,從全球來看,不同國家之間的進口貿易活動日益增多,進口貿易網絡密度日益增加。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以及各區域進口貿易網絡中的地位整體表現為提高的態勢。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李鋼表示,中國進口貿易歷經多年發展,已形成鮮明特征與獨特優勢,尤其是加入WTO以來,中國進口貿易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基本完成傳統工業化進程,進口貿易與國內產業的適配性不斷調整,進口替代與產業升級形成了良性互動。同時,外部環境變化也對進口貿易有影響,金融危機、貿易摩擦及出口管制給中國進口貿易帶來挑戰,要高度重視進口穩定問題。未來需要進一步聚焦進口貿易網絡精細化發展,助力進口貿易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中國進口在全球格局中已經占據重要位置。從民生角度,進口有效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尤其跨境電商進口讓國外優質日常用品更加便捷進入中國家庭。從產業發展角度,受資源稟賦限制,初級產品進口成為剛需,用于支撐工業化發展,進口結構持續優化。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通過資本輸出帶動中間品與消費品進口,有望更好牽引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孫浦陽表示,進口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凸顯,不僅是保障民生供給的關鍵,更是中國重塑國際貿易規則的重要力量,通過掌握進口主導權主動制定規則,從而破解已有國際經貿規則對中國產業發展的制約。此外,他指出進口是踐行貿易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貿易創新的關鍵在于搭建新平臺,而進口貿易促進示范區、進博會等正是此類創新平臺的典型代表。進口與自主開放、單邊開放是高度適配的,通過擴大從發展中國家進口規模,既能向國際社會充分展現中國擴大開放的擔當,又能逐步凝聚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制定貿易規則的認同。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胡海峰表示,當前主動擴大進口戰略的提出,標志著我國進口貿易從過去的被動開放模式轉向主動開放的新發展階段,以開放姿態讓世界共享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紅利,彰顯了中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責任與擔當。在進口貿易多元價值背景下,還要高度重視進口安全,尤其是能源、糧食等領域的安全,結合地緣政治形勢,權衡進口的主動權與被動權,統籌長期戰略與短期需求。
據悉,《報告》是全國在進口貿易方面發布的首部綜合性報告,自從2018年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來,已連續發布8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