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歆 通訊員 徐春華
11月3日,在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興煒和工程師們圍著荊楚人形機器人進行靈巧手調試,這款由企業自研的靈巧手將于近期發布,用意明確:更好地和整機兼容適配,提速交付周期,為人形機器人的規模量產做準備。
今年2月,“荊楚”人形機器人亮相湖北省“新春第一會”,作為我省首款下肢采用行星滾柱絲杠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經過科研人員七個月的科研攻關,“荊楚”從0到1成功“走起來”。它能“走得好”嗎,產業“用得上”嗎?如今,“荊楚”交出了一份可信的答卷:從“一個人”衍生出“一家人”,已成功入駐汽車、文旅、教育等行業,訂單紛至沓來。
荊楚家族“走”到行業里
“荊楚家族”包含4款面向不同應用場景的機器人——
“荊楚1號”集成語音交互、自主導航及大語言模型功能,支持復雜語義理解與實時路徑規劃,適用于教育科研場景的智能教學輔助;
“荊楚2號”是工業智造的執行先鋒,可執行搬運、裝配、檢測等高精度操作任務;
“荊楚精靈”支持自主導航、精準引領、人臉識別及多輪對話功能,適用于酒店迎賓、商場導覽、展館導購等商業服務場景;
“荊楚小楚”小巧可愛,身高約120cm,體重約30kg,擅長在復雜家庭環境中實現安全人機共處,是家庭安全陪伴終端。
四款人形機器人,面向四大應用場景,不到一年就“開枝散葉”,從起步開發到產業應用,“荊楚”科研轉化為何能這么快?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突破工程項目總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陶波表示,“荊楚家族”的迅速成長得益于湖北的政策支持、良好的產業支撐以及科研人員的創新拼搏。
“省內上游零部件生產企業較為完備,我們需要的行星滾柱絲杠、觸覺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都能找到較為合適的生產廠家,在應用端,又有汽車、光電子、文旅、大健康等市場來承接機器人的需求。”陶波介紹,以汽車產業為例,20世紀汽車產業和工業機器人互相成就,鑄就了彼此的輝煌,同理,汽車產業也是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助力,湖北是汽車工業重鎮,2024年全省汽車產業營收規模突破萬億元,為人形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應用舞臺。
應用有市場,產品就更要為需求而生。“荊楚家族”中四款機器人在設計上各有特點。
“荊楚1號”和“荊楚2號”采用雙足行走,采用行星滾柱絲杠驅動,在科研或工業場景使用,靜態續航8小時,動態續航達到4至5小時,根據目標指令自適應場景,雙足行走可適應較為復雜的行徑線路。“荊楚精靈”和“荊楚小楚”應用環境和人類交互多,采用輪式行走,平地移動更快捷、安全。
“荊楚小楚”的小巧身形更是考慮到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趙興煒介紹,作為用于家庭陪伴的機器人,若體型和成年人一般高,采用雙足站立,視覺上帶來壓迫感,雙足走動時聲響明顯,也不利于老人、孩童使用安全,因此,“荊楚小楚”身高和體重都進行了縮減,并提升整體安全性能。
引智入鄂 智啟未來
截至今年6月,湖北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已有荊楚、格藍若、手智創新、光谷華匯、睿動、光谷東智6家,核心零部件企業超80家,關聯性企業近千家,已實現人形機器人31個關鍵零部件全覆蓋,全產業鏈覆蓋率85%;13家關鍵零部件企業進入整機產業鏈。
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厚積薄發,吸引不少海外、省外人才返鄂就業。他們畢業多年,技術傍身,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經驗頗豐,曾苦于家鄉缺乏相關產業承接,只得在外漂泊。如今,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具身智能產業生態日趨完善,一抹濃濃的鄉情將他們牽引回來。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4月,已引進了十余位海外、省外人才,在技術人員中占比三分之一。
算法工程師許工2年前從海外回國,在無人船和手術機器人的運動規劃與控制算法方面經驗豐富,這兩類機器人與人形機器人在運動穩定性、精準控制等技術核心相通,能較為順暢地適配并應用到人形機器人產業中。
“我家就在湖北,這是一份天然的親近感,希望能離家人近一些。”許工說,湖北擁有豐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匯聚了大量的頂尖人才,如果充分依托科教優勢,深化“產學研”結合,他相信湖北在具身智能領域的發展前景十分光明。
工程師大陳曾在深圳人工智能行業頭部企業工作,回到湖北一方面是源于對家鄉的眷念,另一方面是看到湖北在具身智能這一未來賽道上全力布局。“這種發展的決心和勇氣給了我巨大的信心。”大陳說,湖北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聚集了豐富的高校人才資源,交通樞紐地位優勢明顯,相信這里能快速形成規模化、集群化的發展態勢。
在荊楚賽博工廠,一幅描繪未來美妙的墻繪徐徐展開——機器人手持平板電腦,根據指令自行規劃動作,完成焊接、噴漆、組裝等工序,將人類從繁重、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人形機器人必然屬于未來,不僅僅應用在工業生產中,也將走進生活,是人類的情感陪伴。”趙興煒介紹,公司后續將推動“荊楚家族”的四款機器人落地不同的應用場景,往產業鏈的下游沉淀,采集新數據、適應新環境、服務新需求,在產業中實實在在落地。

“荊楚家族”。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供圖
大咖談:
要“用起來” 還要“用得好”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突破工程項目總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陶波:
湖北人形機器人起步雖然并不是最早的,但政府重視程度非常高。
2024年3月,《湖北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突破工程實施方案》發布,首次將人形機器人產業提升至省級戰略高度。不久,武漢市出臺《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將人形機器人列為13個未來產業之首,強調要發揮長期積累的科教人才資源、制造業基礎、應用場景等優勢,全力搶占人形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制高點。
眼下,具身智能產業熱度高,作為未來產業,對于人才的要求、產業鏈的配合、資金的投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持續發展是行業面臨的挑戰。
以荊楚人形機器人為例,采用行星滾柱絲杠驅動,天然具有長續航優勢,但對機器人自適應運動控制的要求也提高了,國內沒有成熟的技術參考,高可靠低成本的核心零部件研發難。此外,在應用場景廣闊的同時,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有必要進一步深耕細分市場。以文旅為例,景區、博物館缺乏專業的講解、導覽人員,人形機器人在這一市場就有較為廣闊的前景,但同時這一場景對人形機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更高。在細分場景之后,產品也需要不斷地迭代,以適應場景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這些挑戰都需要打通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開展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夯實科研能力來解決。人形機器人已經站起來、走起來,關鍵是要用起來,還要用得好,在產業化的路程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