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倩倩、通訊員李靜云、談敘)將課堂搬進博物館,讓文物成為“活教材”。近日,武漢市第一初級中學與武漢博物館攜手推出的“博悟啟智·文化傳承”系列共建活動正式啟動,首期研學課程《博物致知·觸摸歷史脈絡》成功舉辦,為館校合作育人新模式寫下生動注腳。

這是雙方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及“大思政課”建設要求的一次創新實踐。活動旨在打破傳統課堂邊界,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與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將豐富的館藏資源轉化為鮮活的教學內容,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活”起來、“響”起來。
首期活動中,來自武漢一初東校區八年級的學生代表們走進武漢博物館這座歷史文化殿堂,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研學采用雙展廳同步模式,學生們分組深入《綿綿三千五百年——武漢古代歷史陳列》與《萬象隨陶鈞——館藏古代陶瓷藝術展》兩大主題展廳,進行沉浸式學習。

在“綿綿三千五百年”展廳,同學們沿著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歷史軸線,系統了解家鄉從“文明曙光”到“江漢朝宗”的興盛歷程。一件件珍貴文物,無聲地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智慧與輝煌,深化了學生們對城市根脈的認知與自豪。

與此同時,在“萬象隨陶鈞”展廳,另一組學生則開啟陶瓷美學之旅。從古樸陶器到絢爛彩瓷,社教課程不僅講解了陶瓷發展史,更讓同學們親手觸摸標本,沉浸式感受泥土凝華為藝術的神奇過程,深刻領悟中國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

“這是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該校黨委書記朱非表示,在探尋城市根脈、感受陶瓷神韻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增長了知識,更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八年級主任談敘認為,活動實現了“知行合一”。“學生們帶著課本知識走進博物館,又帶著見聞回到課堂,這樣的學習是立體的、有溫度的,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對歷史學科的興趣。”
研學效果在學生身上得到了直觀體現。八(5)班張恒瑞同學精心繪制的觀后感小報,圖文并茂地捕捉了文物神韻與歷史內涵,展現了專注的投入與深入的思考。家長們也紛紛反饋,孩子們回家后主動分享所學,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狀態令人欣慰。
據悉,本次活動是“博悟啟智·文化傳承”系列的首期探索,標志著館校共建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通過更多元的內容與形式,讓文物說話,讓歷史發聲,助力青少年在跨越時空的對話中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全面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