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通訊員 李佳豪、余書源)“大冶,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部活著的史書。”11月4日,“桃鄉杯”大冶第三屆“銅”話故事大賽舉行,56 名晉級選手同臺競技,以生動故事串聯起大冶“紅、古、綠”文化脈絡,讓青銅文明、紅色記憶與非遺民俗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銅”話故事,講的是大冶三千年的青銅冶煉史,是“銅草花開、爐火不熄”的文明根脈,是“英雄大冶、革命搖籃”的紅色贊歌,也是“五朵金花”非遺傳承的匠心溫度。大冶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大賽旨在深化本土文化資源挖掘,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用“銅話”傳遞大冶聲音。

據介紹,賽事分為現場演講和短視頻兩種形式,現場演講采用百分制評分,短視頻作品得分結合網絡投票與現場評分,從主題契合度、語言表達等維度綜合評定。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大賽開篇,大冶市委宣傳部文化股干部王海蘭以《講好“銅”話 共傳薪火》開展首單宣講。她動情呼吁:“如果我們自己不講,誰來講?如果我們自己不傳,誰來傳?”她表示,希望通過講述大冶故事,讓后代聽懂本土方言、讀懂家鄉歷史,守住城市精神底色,凝聚文化自信的底氣。

比賽現場,選手們精神飽滿、情感真摯。有的慷慨激昂講述“銅草花開、爐火不熄”的青銅文明根脈,有的娓娓道來“英雄大冶、革命搖籃”的紅色傳奇,有的溫情詮釋“五朵金花”等非遺傳承的匠心溫度。
廣東媳婦江玉冰以《方言的千年回想 —— 大冶話與粵語的血脈聯系》為題,分享自己嫁到大冶8年里,因讀懂城市歷史而萌生的歸屬感;陳貴鎮干部廖曉娟講述《銅鑒耀廉:一代鐵御史柯瑾》的故事,傳遞“以銅為鑒、廉潔修身”的精神內核,讓三百年清風激蕩賽場。

據悉,此次活動是“理論宣講+文化文藝”模式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該市持續擦亮“銅”讀四季等特色文化品牌,通過多元形式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營造出人人會講大冶故事、人人推介大冶故事的濃厚氛圍。下一步,大冶將繼續深挖文化資源,讓更多有溫度、有力量的本土故事被聽見、被銘記,為城市發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動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