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劉中揚
近日,4只小鼠隨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赴太空,此刻,它們正在積極適應中國空間站中的“新家”。
這4只編號為154、186、98、6的小鼠經過了考驗極大的層層篩選訓練,最終從300只相同品系的小鼠中脫穎而出,來到了距離我們約400公里的深邃蒼穹。這是我國首次在軌實施嚙齒類哺乳動物空間實驗,為進一步理解空間環境對生命體的影響提供科學依據。
在新華社發起下,網友們紛紛為“太空小鼠”取名:有活用熱梗的“從從、容容、游刃、有余”,有充滿童年回憶的“舒克、貝塔”,有蘊藏詩意的“凌霄、啟明、逐辰、擎穹”,還有飽含祝福的“開開、心心、平平、安安”……
你是否有一瞬間的疑惑:編號之外,我們為什么還要為這4只小鼠取名字呢?
說起“C341”,它可以指列車的車次,但提到“菲利塞特”,它是第一只到達太空的“小貓宇航員”。小狗“萊卡”、小鼠“赫克托”,以及在上世紀60年代參加了我國火箭飛行試驗的“小豹”和“珊珊”,從擁有名字的那一刻起,它們不再是面目模糊的“某一個”,而是清晰篤定的“這一個”。從此,它們的生命與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學事業匯流,再也無法分割。
名字是記憶和情感的錨點,在我們尚未意識到的時候,許多美好的感情已傾注于取名的字里行間。珍·古道爾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曾說:“我認為人類真正的智慧,是與同理心連在一起的。”我們觀看紀錄片,感慨“鼠道之難”的那一刻,正視和尊重它們的付出與貢獻的那一刻,文明的齒輪又向前轉動了一格。
在時間的汪洋中,語言和文字是獨屬于人類命運航船的錨點。當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被風沙抹去,一段文明的歷史便就此丟失;當一卷竹簡從塵土中重見天日,先民便將他們的故事娓娓道來。某天,當4只小鼠的名字被再度提起,我們便記得,中國探索太空中生命可能性的腳步,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今天,“嫦娥奔月”“火神祝融”的神話,承載了中國科技進步的新內涵,承載著人類歷史中浩瀚宏大的主題。與此同時,那些小動物的身影與生命是何其微小,但從“它們叫什么名字”開始,就在歷史的軌跡上有了無法抹去的印痕。它們的名字,將與人類科學的里程碑一起,共同走進公眾內心深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