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成超 周夢伊 通訊員朱琛璇)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關于“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部署要求,推動青山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11月5日上午,中共武漢市青山區委社會工作部與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在青山江灘舉行社會治理教育實踐基地共建簽約儀式。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梁濤、院長劉偉、黨委副書記李欣、副院長容志,青山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區委兩新工委書記吳斌及全體班子成員,以及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師生代表共同出席活動。

活動現場。周夢伊 攝
儀式上,吳斌部長發表致辭。他表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作為社會治理研究的前沿陣地,秉承“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訓精神,始終扎根基層、服務地方治理,與青山區治理實踐高度契合。圍繞未來合作,他提出三點期待。一是共建“理論研究”的策源地。圍繞青山治理實際需求及共性難題,開展課題合作與經驗提煉,推動高校學術優勢與區域實踐深度對接。二是共建“人才培養”的新高地。將基地打造為武漢大學政管院學子們觀察社會、理解基層、錘煉才干的“第二課堂”。同時也能為青山區社會工作干部隊伍“充電賦能”,攜手培育“懂理論、通實務、善創新”的治理骨干。三是共建“創新實踐”的示范區。推動學院最新理論研究成果與國內外先進的治理模式在青山先行先試,實現治理理念的適應性轉化與本土創新。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劉偉在致辭中圍繞深化合作談了三點意見。一是合作意義深遠且迫切。青山區基層治理在國內城市社區治理中具有典型性,區級黨委社會工作部作為落實中央戰略的新載體,其運轉與職能整合經驗極具研究價值。學院此前對青山治理調研尚有拓展空間,此次合作為學術對接實踐提供了重要契機。二是合作機緣難得且珍貴。合作推進得益于多重契機,校友搭建溝通橋梁、學院領導的青山地域聯結拉近協作距離,更關鍵的是青山區委社會工作部團隊展現的高效務實作風,為校地合作快速落地筑牢基礎。三是合作前景可期且務實。雙方合作思路全面務實,明確了黨建聯建、科研合作、人才雙向培育、實務經驗分享等可落地方向,依托學院學科前沿優勢,結合青山治理先發優勢,共同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探索路徑,對合作成效充滿信心。

簽約儀式。周夢伊 攝
隨后,雙方圍繞合作框架的具體內容與后續工作推進展開座談交流,進一步凝聚共識。在與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雙方代表簽署《社會治理教育實踐基地合作框架協議書》。下一步,雙方將在課題合作、校外實踐、學術交流、黨支部聯建共建等多個方面構建多角度、全方位的長期合作機制,實現校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揭牌儀式。周夢伊 攝
簽約儀式后,雙方黨支部聯合開展“沿著總書記足跡看青山”主題活動。嘉賓一行首先參觀了青山江灘,深入了解江灘生態治理與公共空間建設成果,直觀感受生態保護與民生服務的融合成效;隨后前往青和居社區,參觀“青和居新時代展館”,回顧青山區從“十里鋼城”到“新型工業化強區”的轉型歷程,學習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典型經驗。活動中,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容志以“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為題講授微黨課,為現場人員帶來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精彩分享。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容志講授微黨課。
此次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中共武漢市青山區委社會工作部與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校地合作邁入新階段。下一步,雙方將以協議為牽引,細化合作內容、壓實推進責任,推動合作從“意向”全面轉為“行動”,共同為青山社會治理工作探索新路徑、貢獻新智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