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內蒙古庫布齊沙漠中北部,千萬千瓦級“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正酣。據了解,基地投運后每年可為以京津冀為中心的華北電網輸送電量約360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電量占比60%,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64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00萬噸。
“風光無限”的新能源項目加速落地,正是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的生動例證。山東大學核科學與能源動力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能源體系從以高污染、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為主導,向以清潔、低碳、高效的新能源為主導轉變的過程。
供給向新,轉型逐“綠”。國家能源局的最新數據反映了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堅實有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10億千瓦,同比增長47.7%,約占新增裝機的84.4%。其中,水電新增716萬千瓦,風電新增6109萬千瓦,太陽能發電(含光熱)新增2.40億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105萬千瓦。
“光伏屋頂”遍布城鄉,“零碳工廠”拔地而起,“綠電直連”項目加快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深入推進……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各地能源轉型項目百花齊放,全面推動能源結構向“綠”優化。
在山西朔州,當地探索出一條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的新路徑。在一家能源企業內,低階煤分質分級多聯產一期項目進入試驗生產階段,該項目將中低階煤中的油氣資源分質加工,轉化為輕質油、富氫煤氣等高附加值產品。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煤—油—氣—炭”全鏈條循環體系,實現“產炭不排碳”零碳排放目標。
在青海格爾木,全球單機規模最大、鏡場反射面積最大、儲能規模最大、年設計發電量最高的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正式開工。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產生清潔電量約9.6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6.3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2萬噸。
綠電發得出,電網也要接得住。隨著新能源發展提速,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在四川資陽一座變電站內,無人機在空中穿梭,紅外線攝像頭實時監測,多種“黑科技”落地應用,構建起了“空天地”立體巡檢體系。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人工巡檢一個變電站費時費力,現在通過數字孿生運維平臺,可實現自動巡檢和智能預警,顯著提升了區域供電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一個多維度、系統性的工程,需要供給側、消費側、系統支撐等多方面協同發力。”高明說。
為進一步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高明建議:
在供給側,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從而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
在消費側,要在工業領域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在交通領域推廣新能源交通工具,在建筑領域推廣綠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倡導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在系統支撐方面,要通過建設智能電網、發展儲能技術等,平抑新能源出力的波動;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保證電力系統的穩定供能;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能源的生產、運輸和消費過程。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需要跨區域能源協同發展與能源政策協調推進。”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能源轉型研究主任杜爾順表示,要通過特高壓輸電、跨省區電力市場交易等手段,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緩解能源供需錯配問題;通過能源政策與產業政策的有機結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產業培育。(實習生郭亦瑾對本文亦有貢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