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常江)外語教育如何承擔起文化交流的使命,向世界更生動地講述中國故事?10月31日至11月1日,“語言·文化·國際視野:基于文化對話的外語教育國際論壇”在荊州舉辦。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國家的120余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共同為外語教育的創新發展把脈開方。

在開幕式上,長江大學副校長江厚順表示,論壇為中外學者提供了寶貴的對話平臺,期待與會專家圍繞文化對話與外語教育主題,分享成果、交流經驗,共商外語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與未來走向。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文地、外語課程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張文忠分別致辭,強調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化文化理解、推動英漢語比較研究與外語課程建設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在主旨發言環節,國內外專家的探討聚焦于外語教育的核心議題與文化使命。北京師范大學程曉堂教授剖析了新時代英語教育觀引領下的教學新形態;上海外國語大學張紅玲教授深入闡釋了跨文化能力培養在英語教育中的關鍵意義;中南大學楊文地教授則聚焦于外語教育中如何有效融入與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Steve Kulich教授強調了深化跨文化交際內涵的必要性與實踐路徑。
論壇亦不乏批判性反思與前沿探索。寧波諾丁漢大學Robert Weekly博士對英語教學領域的“母語者優越論”進行了批判性分析;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Paul Matsuda教授引導與會者共同反思人工智能時代外語教育的獨特價值與現實困境;日本名城大學鈴村裕輔教授探討了東西方文明碰撞所帶來的語言刺激與文化意義。長江大學付小秋副教授、華中師范大學閆春梅教授分別就跨文化外語教育框架的本地化適應、地方高校中年英語教師教育者的專業發展困境等現實問題分享了研究成果。

本次論壇還設置了7個分論壇,議題涵蓋“外語教育與跨文化能力培養”“高等/基礎英語教育中的本土文化融入”“數智賦能本土文化國際傳播”等方向,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法國索邦大學、南開大學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圍繞如何系統地將本土文化融入外語教學、如何借助數智技術提升跨文化溝通與傳播效能等核心問題展開了熱烈研討。
閉幕式上,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談宏慧表示,本次論壇議題前沿、討論深入、成果豐碩,清晰勾勒出以文化對話驅動外語教育創新發展的未來路徑,為探索通過外語教育講好中國故事的新方法、新范式提供了重要啟示。
本次論壇本次論壇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外語課程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并得到了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Interactions Research編輯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等單位的支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