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立冬節氣。立冬意味著秋天的結束、冬天的到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也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在東北地區,囤秋菜的習俗由來已久,這也是當地的入冬儀式感之一。
市民 馬先生:每年冬天我們東北人都有囤秋菜的習慣,小時候每家都會囤大約兩千斤到三千斤左右。現在菜比較多一點兒,生活質量不一樣了,每次買大約都買一百斤左右,但是吃完了還會買。

市民:白菜2000多斤,大蔥得備3000斤,做蔥花啥的。大蔥、白菜、土豆、大蘿卜都備。

在遼寧各地農貿市場,秋菜成為當季“主角”。為方便市民購買,當地設置了秋菜臨時售賣區,部分點位直接設在小區內,相關部門還免收衛生費、占道經營費等。
市民:下班了回去帶點,東北人不就是這習慣嘛,回家腌酸菜。我買了50斤。

市民 張女士:燉酸菜,加大骨頭燉,或者加排骨燉都可以,要不就炒粉啥的。給缸子刷干凈了,往底下撒點鹽,別管是大粒鹽還是精鹽,就撒一層碼一層白菜,就這么放。

市民 王女士:腌酸菜的時候,幫子還不能把它剝得太狠了。冬天吃的時候外面的幫子稍微修修,就吃心兒,可好吃了,東北的酸菜杠杠的。

沈陽地利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地。近期,這里秋菜交易紅火,每天交易量達數百噸,不僅滿足本地需求,還持續發往吉林、黑龍江等地。

沈陽地利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蔬菜經營管理部副經理 韋新宇:今年的秋菜交易量對比去年來說有略微上漲,目前秋菜的交易品種有白菜、大蔥、土豆、蘿卜等,白菜每天的交易量大概能有300多噸,每天能到20多車,就是大車型。
囤菜里的智慧 解鎖冬日美味
囤冬儲菜、腌酸菜是東北地區入冬的傳統習俗,也是邁向冬季的必備儀式。冬儲菜如何囤、囤了的冬菜怎么吃呢?
入秋后,吉林多地設置了冬儲菜的集中銷售點。在長春的一處惠民市場,白菜、大蔥、土豆、胡蘿卜等冬儲菜大量上市,來選購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市民 杜曉英:東北的習慣,都買白菜、大蔥、土豆,這都是必備的,這就是過冬菜。冬天就該有冬天的樣兒,用來腌酸菜、燉著吃。
某餃子館面案經理 朱紅霞:基本上從十一的時候,就開始腌酸菜,一般酸菜腌完4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立冬的時候,酸菜就腌好了。

如今,東北酸菜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征,承載著東北人的鄉愁與情懷。每當秋風起時,家家戶戶便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腌制酸菜,這既是應對寒冬的準備,也是對家人團聚的期待。酸菜燉肉、酸菜粉條、酸菜餃子等,這些由酸菜演變而來的美味佳肴,成為了東北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經典之作,也讓無數遠離家鄉的游子魂牽夢繞。

某餃子館面案經理 朱紅霞:東北人一般會怎么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所以立冬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酸菜起到一個解膩的功效,吃著酸菜,回憶著小時候的味道,特別開心。
南方迎冬日 既有糯嘰嘰 也有甜蜜蜜
不同于東北地區豪爽的囤秋菜,在南方,迎接冬日的儀式感,既有糯嘰嘰,也有甜蜜蜜。在浙江溫州,人們會以搗年糕來迎接冬日,一塊塊潔白糯香的手打年糕,不僅是冬季餐桌上的常客,同時也承載著“年年高升”的祝福,串聯起鄰里親情。
一大早,溫州市永嘉縣楓林鎮的村民們便忙活了起來,大家一起為立冬打年糕做著準備。
楓嶺社區村民 徐旭程:我們這個地方家家戶戶自己種白米,到了立冬的時候就家家戶戶搗年糕。

年糕以大米或糯米為主要原料,經浸泡、磨粉、蒸制、捶打等多道工序制成。隨著蒸汽噴薄而出,伴著本地新米獨有的醇厚香氣,搗年糕的重頭戲也正式開場。一人掄起沉重的石杵重重砸下,另一人瞅準時機默契配合,將燙手的米粉團快速翻轉、折疊。將捶打到位的米粉團揉搓、用模具壓制后,一個個年糕就制作完成了。

這種傳統手法制作、印著各種吉祥紋樣的年糕,在立冬時節賣得格外紅火。

商戶 徐賢東:每個人都帶幾份回去,送送朋友、送送親戚,炒著吃、煮著吃都可以。等它涼透了,泡在水里面,頭兩天換換水,保存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都沒問題的。

村民 邵曉群:我們家小孩可喜歡吃了。買來后我們炒包菜,炒小青菜,放點紅糖,小孩喜歡吃甜的。立冬有吃年糕的習慣。

在廣西桂林的平樂縣,立冬節氣也是柿子掛滿枝頭的時節。當地的18萬畝柿子進入豐收季,農戶們忙著摘果晾曬柿餅,山間院落滿是豐收景象。平樂縣是全國知名的柿子種植大縣和柿餅銷售集散地,每年的立冬節氣前后,農戶們都會將采收的柿子制作成柿餅。

平樂縣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 李光仕:這個時節北風天氣比較多,光照比較好,給我們加工平樂柿餅創造了必要的自然條件。
房前屋后、院落屋頂,一片片整齊晾曬的柿餅也成為立冬時節里的獨特景觀。目前,平樂縣柿子的鮮果年產量達62萬噸,擁有柿子加工企業240多家,加工制品年產量45萬噸。甜蜜的柿餅不僅是冬日里的特色小吃,也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