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夏凱
地處華中腹地的江城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譽,千萬人口輻輳,商賈游客云集。近年來,因為走失、迷路、阿爾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導致的人員迷失警情時有發生。武漢警方充分發揮智慧警務優勢,強化警種協作、部門聯動,不斷完善信息庫及時碰撞比對數據,建立警務支援平臺支撐協同工作,應用智能鑰匙扣、無人機紅外成像技術搜尋等有效措施,助力迷失人員平安回家。

民警查看視頻監控。
兩個信息庫搭建“回家橋梁”
武漢警方基于110接處警平臺專門開發了兩個模塊——“迷失人員信息庫”和“發現迷失人員信息庫”,接到走失報警后,警方通過兩個模塊的查找比對系統,實時比對信息庫的數據,快速鎖定目標。
“如果是迷失人員親友報警,我們要求詳細詢問迷失人員姓名、年齡、體貌、衣著等基本情況,第一時間錄入‘迷失人員信息庫’;如果是群眾在社會面發現身份不明的疑似迷失人員,要求將發現地點、大致年齡、體貌、衣著、口音等信息錄入‘發現迷失人員信息庫’?!痹摼?10報警服務臺負責人吳奔說。
這兩類數據不僅包含來自110報警的相關信息,也包含各分局、派出所、救助站、殯儀館、醫院等所報的信息。一旦錄入數據庫,處警民警輔警會在24小時內進行多次比對碰撞,比對成功后,及時通知其家屬。
5月21日11時許,市民胡先生報警稱其有智力缺陷的19歲兒子在小區地庫走失。市局指揮調度中心立即調度東湖高新分局調取監控,詳細核查其走失經過、衣貌特征。市局接警員初次比對數據庫,未發現相似人員。轉機出現在13時10分,110報警臺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一男青年在高架橋上走路,精神恍惚。接警員進行第二次信息碰撞比對,發現兩起警情所涉及人員特征高度相似,立即將線索提供給東新分局民警實地甄別。7分鐘后,民警將其安全交到家長手中。

武漢公安“5110”警務協同平臺。
警務協同平臺“盯辦”搜尋進展
“接到報警后,我們根據迷失人員的信息,第一時間搭建警務協同工作群,分3級快速處置。市局負責‘盯辦’,分局組織各職能警種合成作戰,派出所和警務站開展實地調查取證。今年,我們的工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通過‘5110’警務協同平臺,第一時間直接調動相關部門警力參與搜尋。目前,這套機制按照‘研交辦督結’的工作閉環運行順暢。”指揮調度中心負責人焦濤介紹。
4月6日9時41分,該局110報警服務臺接到群眾報警,稱其朋友詩某(化名)在電話中交代后事,疑似要輕生。市局迅速啟動“5110”警務協同平臺,組織網安、科信等部門跟進支撐,同時提級“盯辦”。網安和科信部門迅速反饋,未發現詩某近期有在漢活動軌跡。情況緊急!市局要求“5110”警務協同平臺持續跟蹤支撐。10時26分,民警終于在一個湖邊找到了詩某,經耐心勸解,詩某安全地回到了住處。至此,短短45分鐘內,警方成功制止這起輕生警情。
今年以來,在武漢公安警務支援平臺支撐下,在“黃金48小時”內成功找回迷失人員的占比達到88.3%。這個數據充分顯示了“5110”警務協同平臺和分級快速處置措施在迷失人員尋找工作中的明顯效果。

警方正在調試無人機。
“人機結合”確?!懊浴倍弧笆А?/strong>
人機結合,創新搜尋技術,充分利用智能“鑰匙扣”和無人機紅外熱成像等新技術、新裝備開展搜尋,是武漢警方搜尋迷失人員的又一“法寶”。
為了防止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和精神障礙患者走失,2023年底,武漢警方在中央電視臺的支持下,在全市范圍持續開展發放“回家的鑰匙”的公益行動。小小“鑰匙扣”能幫助回家,是因為它自帶芯片,可以第一時間定位走失人員的位置,鑰匙扣二維碼里的信息關聯了對應社區民警的聯系方式,熱心路人掃碼后,可以及時聯系民警,幫助走失人員回家。
9月22日,鮑先生69歲的母親郭婆婆和老伴在散步時走散?;艁y中,鮑先生想起母親身上有東西湖分局民警胡志紅發放的鑰匙扣,按照胡警官教的方法,打開“回家的鑰匙”小程序,定位顯示母親在3公里外的菜市場。他立即通知父親按照定位尋找,很快找到母親坐在臺階上發愣。興奮之際,他連忙將喜訊告知胡志紅。截至目前,胡志紅通過發放鑰匙扣,已經幫助30個省的老人52次平安回到家人身邊。據統計,近年來,武漢警方已累計發放了3700個鑰匙扣。目前,活動仍在繼續開展。
小小的鑰匙扣,確保了迷失人員“走不失”,而先進的無人機熱成像技術,進一步確保了迷失人員“失可尋”。
8月7日晚,長江新區分局武湖派出所轄區的張爹爹在環宇工業園附近走失。民警趕到現場,打著手電在漆黑一片的荒地和樹林里反復搜尋無果,于是呼叫分局情指中心無人機組支援。
無人機組立即攜帶裝備趕到現場,圍繞5.27平方公里的重點區域仔細搜尋。次日傍晚,飛手高東發現一個人形光斑蜷縮在茂密的草叢里。很可能是張爹爹!民警根據準確位置趕去,只見張爹爹氣息微弱地躺在那里。經緊急送醫治療,老人終于脫離了危險。
這并非長江新區分局無人機組首次立功。此前的7月12日,他們用同樣的方式,在水塘邊的草叢里找到了失蹤3天的老人。目前,這支無人機組已成功完成6次生命搜救。
“人機結合”,也離不開持續更新的城市“天眼”系統。僅去年下半年,漢陽區分局依靠視頻追蹤,累計幫助60余名迷失人員與家人團圓。
多方聯合搜救隊伍日趨專業化
武漢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游區是國家5A級風景旅游區,四季風光旖旎,各地游客流連。近年,一些“驢友”冒險探秘,時有迷失山中,甚至危及生命的警情。今年以來,黃陂區分局接到山區迷失警情29起,所幸涉及的40名迷失人員全部成功找回。
“我們不斷完善救援機制,持續提升民警的野外搜救能力和水平。搜救中,充分發揮當地民警、駐村輔警熟悉山中地形的優勢,讓他們擔任搜救向導。同時,積極與消防救援部門、民間救援力量、當地群眾通力協作,發揮各自優勢,形成聯合救援隊伍,確保搜救工作萬無一失?!秉S陂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說。
7月19日17時許,該分局蔡店街派出所接到報警,稱6名學生爬山時體力透支,缺少水源等物資,被困于趙家寨山頂。民警立即聯系消防救援部門同步開展救助。救援組行至山腰時,熱心的村民也加入救援隊伍中。聯合救援隊伍歷經2小時的艱苦攀爬,終于在日落時分找到被困學生,連夜將他們護送下山。
目前,黃陂區分局不斷完善聯合搜救機制,搜救能力也越來越專業。分局還要求轄區內有山地的相關派出所配備救援裝備,包括救生繩索、應急光源、工兵鏟等,一旦接警,第一時間開展搜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