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臻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凍干生產線。(湖北日報通訊員 唐成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通訊員 朱亞平 方盈穎
通山縣融媒體中心 阮班浩
深秋時節,通山縣大畈鎮的萬畝枇杷林靜默生長、細蕊成毬,預示著又一季的豐收。
在大畈鎮白泥村,湖北臻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臻興農業”)的車間里,一條現代化的凍干食品生產線正不停運轉,一批批果蔬凍干產品陸續下線,送入冷藏庫。
20公里外的通山縣城,電商直播基地的主播們正熱情推介,將枇杷凍干等深山好貨賣向全國。
“枇杷凍干早已售罄,現在主推榴蓮、冬棗等品類,庫存也不多了。”臻興農業董事長王清說。10年間,她投入數千萬元回鄉創業,終于讓曾經滯銷的枇杷等農產品,走上規模化、高附加值的“出山之路”。
從醫藥銷冠到鄉村“興農人”
“我這個人,就是愛折騰。”王清出生于1976年,成長于通山縣大畈鎮白泥村的一個醫藥世家。1993年從衛校畢業后,她在當地衛生院工作,6年后毅然辭職,隨兄長前往浙江投身醫藥銷售行業。憑借出色的學習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她迅速嶄露頭角,2000年即升任某醫藥公司在浙江的總代理。
王清內心始終牽掛著家鄉。2006年一次回鄉探親,她看到村里良田荒蕪、年輕人外出,只剩下老人與小孩,內心深受觸動。“能不能打造一個平臺,讓年輕人回來?”這個念頭在她心中悄然扎根。
2015年,王清成立通山縣留駕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半年內投入400萬元,流轉1500畝荒地,種植枇杷、火龍果,并套種中藥材,實現“一地多收”,帶動百余村民就業。看著荒田重煥生機,她更加堅定:“能為家鄉做點事,值!”
用凍干技術破解“枇杷之痛”
大畈鎮枇杷種植歷史悠久,2019年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當地曾著力打造枇杷小鎮,動員村民擴大種植規模。然而,鮮果采收期短、儲存難、銷售難等問題,導致果農常陷“豐產不豐收”的困境。
“新鮮枇杷放不久,越放越不值錢。”王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聯想到曾在醫藥行業接觸過的凍干技術——這項技術能保留食材90%以上營養,無需添加防腐劑,且易于儲存。她果斷行動,帶領團隊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引進“果蔬加工及綜合利用”成果,并派遣技術人員赴瑞士、德國學習深加工工藝。
2021年,王清在大畈鎮成立臻興農業,投入7000萬元引進先進凍干設備,建成咸寧首條凍干食品生產線,配套鮮果車間、包裝車間及-60℃凍庫。
2023年11月,首款產品“凍干枇杷干”成功上市。
“我們以高于市場價1元的價格收購鮮果,大果、中果做凍干,小果加工為冰淇淋,既解決銷路,又提升附加值。”臻興農業生產部負責人夏浪介紹,公司年加工鮮果達3000噸,2024年總產值突破7500萬元。
秉持“萬物皆可凍”的理念,王清不斷延伸產業鏈:2024年投入1000萬元引進哈根達斯同款冰淇淋生產線,日產能達2萬杯;在廣西承包500畝龍眼果園,創新使用南瓜泥、玉米泥調和甜度;針對枇杷小果,開發水果撈、果醬等衍生產品。
讓16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臻興農業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工作,更是好日子。”村民楊劍生感慨。以往,他家枇杷常因滯銷爛在地里,如今不僅能以每斤4元至5元的保底價賣給企業,還能進廠務工,月收入3000余元。
像楊劍生這樣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數。僅2023年枇杷收購季,企業就帶動200多戶農戶增收80多萬元。產業的興起,激活了鄉村的“造血”功能。
2023年,王清成立湖北閃電時代網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5000平方米的通山電商直播基地。這里不僅是臻興農業的線上銷售中樞,還吸引31家本土企業入駐,推動130多種特色產品“觸網”出山,曾創下2小時銷售20萬元的紀錄。
如今的大畈鎮,早已告別“空心”舊貌。
在臻興農業的帶動下,全鎮枇杷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3億元,16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發展農業,必須要有工業化思維——產品是基礎,創新是動力,電商是翅膀。”展望未來,王清計劃繼續開發果醬、水果撈等新品,探索寵物凍干糧,帶動本地養殖業;打造“咸農之聲”區域品牌,推動農產品標準化;在全國布局7個分倉,實現“次日達”物流服務;推動農文旅融合,讓桂花等更多咸寧特產、湖北特產走向全國、邁向全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