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彭清慧 余安敏 劉煥冬)"喂,老李,有情況!這個點河邊來了一輛黑色小車,絕對不是什么好事!"5月27日下午5時許,高坪鎮河落子村10組村民田天茂根據"偵探"經驗,斷定今晚野三河河里肯定有"偷魚人"。
"在這條河邊長大,兒時最有趣的事就是下河捉螃蟹摸魚兒,可是近些年魚兒都快絕跡了!"河落子村5個組的村民沿野三河居住,村民龍克萬談起兒時趣事滔滔不絕。
近些年,每天不下于20班外來人進村捕魚,他們有的電魚、有的撒網捕魚、有的大炮炸魚,最可恨的是用毒藥毒魚。沿河居住的村民眼巴巴地看著成群的人把這條清轍見底的河搞成渾水河,再也難尋過去隨處可見的活蹦亂跳的魚兒了!村民們從過去以河驕傲變成當今的無奈。
前年初,本村10組青年李治偉、田天茂、張小華搞了個"桃園三結義",立誓定下共同目標:守護野三河,把消逝的魚兒“請”回來!


田天茂三兄弟在河中放魚苗 通訊員 彭清慧攝
三兄弟置辦了礦燈、手電筒、雨衣、靴鞋,開啟了他們“南征北戰”的護河征程。
"跟捕魚人數次交鋒,把他們的行為制止下來就一個字:難!"李治偉回憶兩次最難的口舌戰。一次,捕魚人亮出特殊"身份證":我是低保戶,啃老殼光骨頭,你們能把我怎么樣!另一次是巴東境內的人來捕魚,口口聲聲說:“我是巴東人,你們沒有資格管‘過界’。再說,這條河是巴東與建始的界河,巴東也有半邊,我捕自個兒這半邊與你們無關……”
田天茂說,很多時候經歷了“彈盡糧絕”的尷尬,但從來沒有動搖過他們護河的信心和決心。
李治偉得意地說:“現在,我們有了‘本本’做靠山,腰板勁足得很,護河輕松多了。”他介紹,去年初,縣水利局、鎮政府領導來村里巡河,與駐村尖刀班、村支兩委一道,多次組織開會給村民宣講生態環保的相關知識,向村民宣講了野三河是州委書記、縣長、鎮委書記、村支部書記四級河長制的責任人,他們每次巡河都要來向他們三兄弟了解情況,并明確了李治偉的保潔員身份,明確了田天茂、張小華義務河長的身份。
學習了相關法律法規,他們巡河護河有了十足的底氣。去年冬天晚11時許,李治偉巡河時發現對岸有一眨一眨的手電光,猜測肯定有可能有捕魚者,要是尋路走到對岸需要半小時左右的時間,他生怕多耽擱一秒鐘就可能會有成批的魚兒離河死去,他豪不猶豫地撲下冰冷的水直抵對岸,逮了個活家伙,可是情急之下忘了掏出手機,"快速逮到'兇手',報廢一部手機都是值得的!"李治偉說。因為棉衣濕透導致他感冒了好些天才恢復分健康。
李治偉介紹:“鎮水管站站長劉煥冬時時上門指導,還給我們‘教曲兒’--全社會公民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理念,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有力、保護有效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共同努力。”他們感覺到了做這件事的價值和意義,工作更加積極主動,三個男人合計:一定要把這出戲唱好。


李治偉在河中撿垃圾 通訊員 彭清慧攝
三個"偵察兵"的名氣越來越響,捕魚的隊伍明顯減下來,要讓河里的魚兒多起來!三兄弟開始了下一出戲的"排練",5月24日,又有8000多尾鯉魚、3000多尾草魚從重慶遠"游"來到野三河,這是田天茂又一次聯系重慶客商,向他們購買魚苗來野三河安家,他已花了一萬多元錢買魚苗。
“現如今,捕魚者了了無幾,垂釣的隊伍明顯龐大起來,前幾天每天下河游泳和釣魚的人不下千人,有人來游玩、垂釣,這正是我們期盼的新景象啊!”李治偉滿臉欣慰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