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質吊腳樓,是土家族建筑技術與藝術美學的結晶,也是我州民族文化的寶貴印記。
然而,木質房屋建筑年代久遠,電氣線路老化,居民超負荷用電,極易引發火災事故。針對這一實情,我州積極探索,全面實施木質房屋電氣線路改造,強化源頭防控,全州16408戶木質房屋完成改造。
電氣線路故障成農村火災的最大誘因
2018年10月7日下午6時55分許,宣恩縣椒園鎮龍潭溪村八組一木質民房發生火災。火災過火面積400余平方米,造成6戶房屋被燒毀。據調查,火災系房主楊某某住宅廂房房頂電氣線路故障所引發。
今年1月11日下午1時30分許,恩施市盛家壩鄉大叢樹村一存放稻草、木板等大量易燃可燃物品的木質民房,因電氣線路故障引發火災。所幸盛家壩鄉政府專職消防隊和恩施市黃石橋消防中隊及時到場處置,險情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人員傷亡。
據州消防部門介紹,2018年,全州共發生火災979起,其中,電氣火災469起,占火災總數的47.9%;用火不慎火災378起,占火災總數的38.61%;生產作業火災35起,占火災總數的3.58%;因玩火、吸煙、自燃等其他原因引發火災97起,占火災總數的9.91%。電氣線路故障成為全州農村火災事故的最大誘因,尤其是木質房屋建筑年代久遠,電氣線路老化,居民超負荷用電,極易引發火災事故。

消防部門工程師在安裝線路時給予技術指導。
電氣線路改造獲村民點贊
清江村位于利川市汪營鎮西南部,距離汪營集鎮13公里,距離利川城區35公里,是八百里清江源頭第一村。該村下轄9個村民小組,共314戶房屋,其中有43戶木質結構房屋,屬于貧困村寨。
1月14日,恩施晚報記者來到清江村村民唐穩堯家中,電工師傅譚光永正在對電氣線路進行改造。唐穩堯的房屋建造于1987年,至今有40多年的歷史,房屋的線路很少更換,很多地方線路老化,埋下了安全隱患。
“村里面木質結構房屋大都年代久遠,線路老化嚴重,走線也不規范,特別是廚房的線路,長期受到油煙的腐蝕,電線絕緣層老化,很容易造成短路,引起火災。”譚師傅一邊安裝漏電保護器,一邊告訴記者,“這次對木質結構房屋電氣線路進行改造,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安全用電的問題,漏電保護器的安裝,具有過載和短路保護功能,可用來保護線路。”
“改造后的電氣線路既保證了用電安全,也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極大改善,為黨委政府所做的工作點贊。”村民唐穩堯樂呵呵地說,以后家里的電器可以放心使用了,再也不用擔心因短路引發故障。
2018年,州政府辦公室駐利川市汪營鎮清江村精準扶貧“尖刀班”和清江村村支“兩委”,在挨家挨戶走訪中發現,村民木質結構房屋內電線老化嚴重,存在安全隱患,在用電過程中很容易導致短路引發火災。精準扶貧“尖刀班”和村支“兩委”在邀請利川市消防部門進行消防安全技術論證的基礎上,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建議,決定對木質結構房屋電氣線路進行集中改造。
“清江村距離集鎮和城區較遠,如果發生火災,很可能給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因災返貧。結合走訪情況,駐村‘尖刀班’和村支‘兩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和線路改造意見。經過一個多月的攻堅,目前,全村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木質房屋電氣線路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駐利川市汪營鎮清江村精準扶貧“尖刀班”第一書記李浩說。
16408戶木質房屋完成電氣線路改造
據利川市消防大隊助理工程師李倫介紹,清江村在對木質房屋電線進行集中更換、穿管保護的基礎上,還在用戶電源進線端統一安裝了漏電保護器,并在電源開關、插座、燈具等電器設備的底部加墊了石膏板、云母片等阻燃材料,將電器設備與可燃材料有效分隔,從源頭上解決木質房屋面臨的安全隱患。
“農村地區消防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群眾自防自救能力相對欠缺,加強老化電氣線路等基礎改造,消除消防安全隱患,是一件民生實事。前期,汪營鎮黨委政府按照州、市的統一部署,聯合精準扶貧‘尖刀班’人員對轄區木質結構房屋進行了摸底排查,建立了工作臺賬,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木質房屋老化電氣線路進行了幫扶整改。”利川市汪營鎮黨委書記朱定攀說。
清江村進行木質房屋電氣線路改造只是全州的一個縮影。為防止人民群眾“因災致貧、因災返貧”,我州將消防安全納入精準扶貧范疇,出臺《木質結構房屋電氣線路改造指導意見》,以清江村為試點,積極探索,集中進行木質結構房屋電氣線路改造。
目前,全州已完成利川市清江村,宣恩縣張家院子、慶陽涼亭古街等地16408戶的木質結構房屋電氣線路改造。下一步,全州將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從源頭上消除木質結構房屋因電氣線路故障引發火災的安全隱患,切實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