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1月31日,鄂城區召開三級干部大會暨勇當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會議,區委書記董國平提出,在全區開展“十比十拼大競賽、勇當全市‘壓艙石’”行動,努力在全市加快“兩區一樞紐”建設中走前列、作示范、當標桿。為有力引導和推動這次行動扎實有效開展,即日起,東湖評論刊發系列評論文章,對這次行動的目的、意義和著力點進行深入闡釋,敬請關注。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
鄂城區第十次黨代會以來,面對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沖擊”,以及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重壓力”的嚴峻考驗,在鄂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團結拼搏、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多重戰略疊加的重大利好日益凸顯,高質量發展迸發強勁活力。
但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就沒有進步。
當前,鄂城區正處于加快實施“一主兩區兩帶”高質量發展布局,建設現代化美好鄂城的關鍵時期。前有標兵、后有追兵,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新春伊始,全國各地陸續發出“比拼經濟”的明確信號,紛紛搞建設、謀發展、抓營商、上項目。全區上下要跳出鄂城看鄂城,將鄂城與沿海發達地區和中部先進地區對比,在對比中看優勢、找差距、明方向,拿出更多實招、硬招、新招,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圍突破,踔厲奔向發展的新藍海。
要實事求是比。一條大河波浪寬,分出了東西南北。區域發展有先后,部門實績有高低,這是客觀事實,但這不是甘于平庸、甘于落后的理由。存在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差距的無視。當前,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尤其是在項目建設、營商環境、鄉村振興等工作中,我們要敢于比、善于比,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在更大的范圍謀劃發展。不僅要縱向比,與過去比;還要橫向比,與縣域經濟“全省十強、全國百強”比,比出危機感、緊迫感,比出動力、活力,比出闖勁、干勁,比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唯有如此,才能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要揚長補短比。區域經濟發展到今天,比較優勢并不完全取決于一個地方的區位、交通、資源等稟賦,而是取決于廣大干部尤其是主要領導的理念、思路、作風。我們要打破區域發展區位決定論、交通瓶頸論、資源制約論,多從理念、思路、作風上找原因,在對比中創新創造,向上向好。近年來,鄂城區通過開展破冰突圍大討論、提能善政等行動,全區作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當前,《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實施、武漢新城加快建設、花湖機場建成投運等多重機遇疊加,鄂城區已站在時代的“風口”。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立足資源稟賦、深化改革創新,拉長板、鍛新板、補短板、固底板、樹樣板,不斷激發新活力、推動新發展、實現新跨越。
要勇爭一流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的過程實際是“學”“趕”“超”的過程,只有在比中學,才能在學中趕、在趕中超。取其上而得其中,取其中而得其下。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鄂城區要牢固樹立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意識,以不甘落后的志氣、奮躍而上的勇氣、爭創一流的豪氣,把眼光放得再遠一點、標準定得再高一點、要求提得再嚴一點,不斷向高處攀、與強者比、跟快者賽,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中,勇當“排頭兵”“領跑者”“弄潮兒”,為全市加快建設“兩區一樞紐”貢獻更多更大鄂城力量。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大家都在比學趕超,唯有比出“千磨萬擊還堅勁”的信心,比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雄心,比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才能推動鄂城在競相發展中奮楫揚帆、勇毅前行。
稿源:荊楚網
作者:夏雙文(中共鄂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責編:詹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