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為大興調查研究,提升全區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2024年3月,鄂城區委在全區開展“理”在鄂城主題調研活動。經過數月對策性、前瞻性、跟蹤性調研,最終形成了一批理論性、針對性、操作性強的調研成果。
“楓橋經驗”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源于諸暨楓橋干部群眾的創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動實踐,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和實踐檢驗,從最初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經驗,逐步發展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廣泛影響力的基層社會治理樣板。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被納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領會要義,拓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時代內涵
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加快,社會結構日益復雜,利益訴求更加多元,矛盾糾紛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新時代“楓橋經驗”不僅僅是一種矛盾化解機制,更是涵蓋了基層黨建引領、民主協商、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社會協同等多個維度的綜合社會治理模式。要堅持將黨的建設貫穿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切實把基層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優勢。
二、主動對標對表,走好新時代“楓橋經驗”鄂城路徑
近年來,鄂城政法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聚焦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推動綜治中心實體化、規范化運行、推動資源力量下沉網格、做細做實做強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組織體系和治理體系。
(一)強化力量整合,構建縱橫聯動體系。整合多元力量主體,統籌政法、信訪、司法、行政和第三方等資源力量,設置網格服務、群眾來訪接待、公共法律和訴訟、矛盾糾紛調處、綜合信息研判指揮等六大中心職能,實行“一站式”集中辦公。建立成建制入駐、常態入駐、輪流入駐機制,形成“信訪吹哨、部門報到、聯合化解、即接即辦”的工作格局。打造“581”(“我幫您”)品牌矛調工作室,有效整合各類矛盾糾紛調解組織、心理咨詢服務組織、平安志愿者等社會力量,開設法律咨詢、援助窗口,搭建優質高效便民的“組團式、一體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二)強化指揮調度,構建風險共處體系。聚焦黨務、政務、警務、勤務、事務等五大信息要素,實時匯集部門基礎數據、網格采集數據、政法專業數據、治安穩控數據,建設中心數據集成平臺。聚焦重點家庭、重點矛盾和重點人群,實行平臺專業數據分析,第一時間發現風險、控制風險、化解風險,做到隱患早發現、早處置。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制度,實現一般矛盾糾紛由村(社區)快速處置、重點矛盾糾紛鎮級限時化解,重大復雜矛盾強化區級統籌、領導包案化解今年以來,全區共排查各類矛盾1812起,化解1744起,化解率96.25%。
(三)強化效果提質,構建多元化解體系。明確主管領域、行業內矛盾糾紛調處化解責任主體,及時提供矛盾調解、心理疏導、法律咨詢等17大服務聯動供給,促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深入推進信息化建設,堅持“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推動矛調工作向網格(灣組)向樓棟延伸,共建成網格驛站204個,覆蓋381個網格,“七隊”人員進驛站服務10687人次,為居民群眾幫辦、代辦、上門服務辦理實事16081件。
三、堅持問題導向,用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應對風險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有助于我們及時化解各類社會矛盾,預防和減少社會風險,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一)矛盾出現新特征。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矛盾糾紛呈現出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復雜化、糾紛類型多樣化等特點。目前,我區治安形勢總體向好,違法犯罪總量呈下降趨勢,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還有短板,賭毒黃、電信詐騙、盜竊等問題屢打不絕,影響了群眾安全感。
(二)風險存在新挑戰。我區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突破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婚姻家庭、鄰里關系、土地、務工、房地產等重點領域的突出問題極易觸發社會不穩定問題,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增強駕馭風險本領。
(三)環境發生新變化。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基層治理提供了重要工具,也產生深遠影響。目前,全區共建視頻監控探頭2046個,政法智能化平臺、“雪亮工程”建設基本完成,但還存在管理不到位、運用沒跟上等問題。
四、深化實踐運用,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放異彩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用好新時代“楓橋經驗”這一法寶,不斷提升正確應對和有效處理社會矛盾的能力水平,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美好鄂城篇章貢獻力量。
(一)要牢牢把握政治性,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廣運用“黨建+社會治理”“黨建+網格”等做法,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神經末梢”。不斷強化村居(社區)網格底座功能,做實鎮(街道)層面平安法治、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全面充實基層一線平安、法治力量。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注重通過“以案說法”“以案釋法”宣講法律法規,在推動全民遵法守法中化解矛盾糾紛。
(二)要牢牢把握人民性,努力營造優良的法治環境。堅持優化治理方式。推進小區“紅色物業”“自管會”全覆蓋,推動小區治理步入“三治融合”的良性軌道。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在轉變執法理念、提升執法管理服務水平、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等方面下功夫,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加強矛盾糾紛警源、訪源、訴源“三源治理”,全面建設“一站式”解紛平臺,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有力推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三)要牢牢把握實踐性,運用法治思維化解社會矛盾。持續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常態化開展領導干部大接訪,及時了解掌握群眾訴求,積極依法依規依程序調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洪 松(中共鄂城區委副書記、區委政法委書記)
責編:呂鑒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