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李晗 通訊員陳菁)七旬農婦一輩子吃苦耐勞,生了病寧可獨自忍痛也不愿麻煩子女,直到被細心的孫女察覺后送醫,沒想到她身上一個經久不愈的小潰瘍竟是癌癥,幸而手術十分順利。昨日,主刀醫生特意請祖孫倆在病房合張影,鼓勵老人繼續安心治療。
79歲的朱婆婆家住新洲,一生勤勞的她年近八旬還自己做飯,帶重孫,一天也閑不住。去年8月,朱婆婆解手時無意摸到自己下體長了個蠶豆米大小的包,硬硬的,但沒覺得疼,于是就沒管它。過了些天,她感到包塊越長越大了,破潰流膿,摸上去像刀割樣疼,以致行走都有些不便。因不愿麻煩子女,朱婆婆獨自忍受著疼痛沒有告訴家人,自己到當地衛生院打消炎針,但一個多月,包塊并沒有縮小。去年12月初,孫女察覺出朱婆婆的異樣,再三詢問她才道出實情。在孫女的陪伴下,朱婆婆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主任張蔚教授檢查后懷疑朱婆婆得的病是外陰癌,當即收治住院。醫生先為她降壓控糖,并取活檢做病理檢查,病檢結果出來證實了醫生的判斷。經過精心準備,去年12月26日,張蔚教授團隊為朱婆婆成功手術,經過精心護理,術后第6天祝婆婆就可以下床活動。“婆婆,您孫女很有孝心啊,天天在病房陪著您,我給你們拍張合影吧,您好好安心治療,有問題隨時找我?!弊蛉眨炱牌怕牭綇埼到淌诘墓膭詈桶参?,拉著她的手一再表示感謝。
張蔚教授提醒,外陰癌好發于絕經后女性,發病原因可能和病毒感染、糖尿病、長期的皮膚慢性損傷等有關,當有長期的外陰瘙癢、外陰部出現結節、經久不愈的潰瘍等癥狀要及時就醫,每年應做婦檢、隨訪和規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