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陳芬)割草、取卵、孵化……合作社蛙聲陣陣,呱呱聲里說豐年。3月25日,走進位于仙桃沙湖鎮群合村的綠稻黑斑蛙養殖合作社,養蛙池一字排開井然有序,膠絲圍網內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

綠稻黑斑蛙養殖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鋤草整地。攝影 通訊員 陳芬
據悉,綠稻黑斑蛙養殖合作社是于2016年12月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該村的項目,投資500萬元,流轉土地160畝,主要養殖綠稻特種黑斑蛙。
“每年每畝土地補貼800元,讓不少土地閑置在外打工的村民又多了一筆收入。同時,合作社把那些流轉土地后的村民集中到社里幫忙養殖,每月按時發放2200元工資?!睋汉洗妩h支部書記朱敦創介紹,村民在合作社里一邊幫忙一邊學習養殖技術,等到后期學習到成熟技術后,也可以自己脫離出來開養殖場,自給自足,自力更生,最終達到脫貧致富。

合作社工作人員劉佳菊在自己負責的養蛙池內鋤草。攝影 通訊員 陳芬
“以前種了五六畝田,除去開支,基本上沒有什么收入。在這邊工作兩年多,收入很穩定,每年大概有兩萬元的進賬?!?3歲的劉佳菊說,自己除在合作社工作之外,還另外養殖了四畝田的龍蝦,也可以補貼家庭的開支。
同樣在合作社打工的朱樹光還流轉了五畝多田,每年有4000余元的收入。他一邊喝著排骨藕湯,一邊笑著說道,“以前種田一天忙到黑,收入不高,人還累。你看,現在生活改善了很多,天天有魚有肉,喝點小酒,下班了還能看電視娛樂下,并且天氣不好的時候休息幾天照樣領工資,好得很?!?/p>

綠稻黑斑蛙養殖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取黑斑蛙卵。攝影 通訊員 陳芬
仙桃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駐群合村第一書記光興晟告訴記者,從2016年開始,駐村工作組協助群合村“兩委”調整土地結構,結合當地土質、水源等情況,理清產業發展思路,以“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先后建立5家以黑斑蛙養殖為主的水產養殖合作社,共吸納20余名貧困戶在基地就業打工,使該村從一個貧窮落后村一躍成為一個小康村、亮點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