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何鵬 實習生宋金成)課堂上制作機器人,設計軌道小車,學習專業技能;課后學剪紙、練武術、游江灘,體驗中華文化……來自泰國的19名留學生在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有聲有色地學習,有滋有味地生活。8月15日,記者來到武漢交通職業學院,了解該校留學生的趣味日常。
服務“一帶一路” 實現智力輸出
“我們希望自己掌握的技術能服務更多地區,甚至推廣到國外。” 據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合作交流處處長楊昌蓉介紹,學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借助“一帶一路”這個國際合作大舞臺,主動適應新變化,走國際化辦學道路。
楊昌蓉處長告訴記者, 在辦學實踐中,學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良好關系,著力打造“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泰國分校”“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招收留學生基地”等平臺,為各項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的實施提供人才支撐。為了更好地實現智力輸出,學校目前已建承三個泰國招生留學生基地、一個馬來西亞中興培訓中心。
留學生來華學習,語言是個大問題。記者了解到,很多留學生來漢之前,僅少量接觸中文,真正學習中文的時間不過兩三個月,留學生該如何順利完成課程?對此,楊處長解釋道,“留學生們在本校已經大體掌握相關課程內容,即便有不理解的內容,上課時也會有中國學生通過翻譯軟件幫助他們學習,課程考核上以作品為主,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將語言上的障礙降到最低。”
在泰國留學生結業典禮上,副校長姬中英總結了近幾年學校中泰合作的成果,“通過中泰合作,學校打造了‘留學武交’的品牌,培養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姬中英看來,此舉也推動了學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加快了學校教育國際化步伐。

泰國留學生“軌道小車”演示。學校供圖
“十個一”計劃 傳播中華文化
“對于留學生,學習專業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體驗中華文化。”楊昌蓉處長告訴記者,學校專門安排了文化體驗“十個一”計劃,即寫一次毛筆字、玩一次武術、編一次中國結、剪一次剪紙、包一次餃子、喝一次中國茶、學一首歌、學一首詩、寫一個中國故事、體驗一次中國舞。
“餃子好吃,剪紙好玩!”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泰國留學生金濤夸贊道。此前,他對中國的了解只有中國功夫和漢字,來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后,他體驗了剪紙、武術、毛筆字、中國詩詞等傳統文化,還自己抽空旅游了一趟,去了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我會懷念在中國體驗的一切!”他說。
此外,為加深留學生們對武漢地標和荊楚文化的了解,學校還帶領留學生們前往江灘和市內各處博物館游覽參觀。留學生們在輪渡上,對長江的波瀾壯闊贊嘆不已;抵達江漢關博物館后,鐘樓微縮復原展覽更是讓他們流連忘返;省博物館千年不銹的越王勾踐劍更是引得留學生連連驚嘆……
這些文化活動使得留學生在切身感受武漢城市魅力的同時,也對中國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激發了他們對中華文化深入探索和研究的濃厚興趣。

泰國留學生書法展示。學校供圖

泰國留學生打卡武漢地標。學校供圖
技能育人,文化感人。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堅持對外辦學,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傳播文化,助力中華名片走出國門,可謂智力文化輸出兩開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