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萬悅與街坊老人一起讀書看報。(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向繼武、張昌亮、劉卓)8月19日,建始紅巖寺鎮百年老街75號“晴耕雨讀”書屋里,幾位老人在一起讀書看報,講述“時代楷模”老英雄張富清的故事。“老楊,在你書屋讀書,真是長不少見識……”看書老人曾凡忠說道。
他口中的“老楊”名叫楊萬悅,86歲高齡,是“晴耕雨讀”書屋創辦人,也是建始縣審計局一名退休干部。1993年退休后的“老楊”心系二件大事:一是為家鄉寫《村史》,二是創辦一間書屋,收藏書刊閱覽,讓街坊四鄰茶余飯后到書屋讀書看報,放松心情。
楊萬悅1933年出生在三里鄉的小洪村,這個小山村原名“小洪落”,山崖間偌大一落水洞。小洪村500多人口,居住楊姓、陳姓、黃姓等7個姓氏家族。7個姓氏家族來自荊州、河南等各地,曾因生活習俗、婚姻元素、禮儀禮節不盡相同,民間糾紛時有發生。解放后,經過民族團結教育,姓氏之間人情往來,婚喪嫁娶,各姓氏家族親密無間。隨著改革開放發展,農戶住房、交通條件、經濟收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細微變化,楊萬悅歷歷在目,開始萌發寫“小洪村史”的念頭。
寫村史談何容易,楊萬悅用了近2年時間,針對本村七大姓氏家族的來歷,查閱族譜,墓碑,沒有族譜的,找知情人,找長者了解情況,對每一個民族婚姻習俗,民族宗教等都細細了解,有時因一個姓氏長者姓名、世俗禮節,都要跑三四趟。楊萬悅說,全村20余個姓氏屋場,他至少跑了五六趟,還查閱了120多座墓碑。期間與歷任村干部、老黨員多次交流,到鄉縣查閱檔案資料,最終用了10年時間,于2007年編寫了全縣第一部15萬字的村史。
寫村史的同時,楊萬悅的“晴耕雨讀”書屋也創辦起來。穿過巷道,約1.6米高的三排書架,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傳統國學、歷史、軍事、政治,辭源、縣志、黨報黨刊、各類別的地圖、《習近平治國理政》等書籍刊物,共100余種3200余冊。
退休了,如何安享晚年,楊萬悅選擇了用退休金買書刊、創辦“晴耕雨讀”書屋。他悅:“知識無價,我只想為喜歡讀書的人提供一個場所,為推動全民閱讀貢獻一點微薄之力。”
楊萬悅1995年入住紅巖寺鎮,擁有2畝地,晴天與老伴種煙、種蔬菜,雨天整理書刊、學時事政治,抄寫理論論著、練書法。過著“晴天鋤頭操戈,雨天有書相伴”田園生活。
“藏書室、閱讀室、茶幾、筆墨紙硯……這里樣樣俱全,不像書屋,更像是紅巖寺百年老街鬧市中的世外桃源。”集鎮居民楊萬年說,時間一長,楊萬悅的“晴耕雨讀”書屋,已然成為紅巖寺老街老老少少、街坊相鄰、遠房親戚晴雨天讀書看報、淘知識、拉家常的好去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