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開到路口,都是這位爺爺說往右邊走一點,寬敞的很。我還以為他是本段路口的執勤人員,原來如此!”成都泡桐樹小學學生家長劉女士在朋友圈發出感嘆。
“在認識之前,我一直以為他是老師?是后勤?物業?保安?結果都不是……他是讓我發自內心地感動與敬佩的一位老人,是我身邊最近的一位偉人。”泡桐樹小學體育老師在朋友圈寫下這段話。
“無私守候是您,風雨無阻是您,感動大家是您,泡桐親人~‘小武爺爺’。感恩相伴,感恩有您。”
近日,“小武爺爺”的事跡在泡桐樹小學老師、家長的朋友圈刷屏。
小武爺爺是誰?
他只是成都泡桐樹小學一位名叫小武的同學的爺爺。如今小武已經轉學,而小武爺爺卻堅持了四年到泡桐樹小學門口“執勤”。
每天十五分鐘,四年如一日
“讓孩子們上學路安全”

在成都泡桐樹小學(天府校區)校門不遠處,有一位大爺,在每個清晨,穿著小馬甲為到學校的車輛開車門、在路口疏導交通,而他僅僅是一位已經轉學的小武同學的爺爺,大家都叫他“小武爺爺”。
小武爺爺今年65歲,早上八點以前,只要學校不放假,他都會風雨無阻地趕往學校,穿上亮眼的小馬甲,站在學校門口,開始當天為期十五分鐘左右的“工作”——給送孩子來上學的父母開一下車門,在路口維持一下交通秩序。
這樣一份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工作”,他堅持了四年,不為別的,“讓孩子們上學路安全。”
原本是送孫子上學
“雖然孫子轉學了,但成了習慣”
2014年9月,武大爺的孫子小武來到泡桐樹小學上學,退休的武大爺負責接送孫子。武大爺回憶說,當時把孫子送進學校后,因為自己也不上班,就在校門口逛了逛。他發現很多家長先停車在校門口,然后開車門把小孩送下車,再開車出發。一輛接一輛的車陸續停在校門口,路就堵了。

于是他第一次主動幫忙“開車門”。
“當時對這些家長來說我就是一個陌生人,我順手開下車門,孩子下了車進了校門,他們也反應過來這個大爺是為了幫下忙。”
久而久之,武大爺每天把小武送進學校后,都會不自覺地承擔起“開車門”的工作。現在,家長們都知道這位好心的“小武爺爺”。
“家長們到現在會和我說一聲‘謝謝’,他們都知道我好心幫忙,也都很感激。”
2017年,小武因為父母工作原因轉學。但原本該“消失”的小武爺爺的身影,照舊出現在了泡桐樹小學門口。
“雖然孫子不在這了,但為了學校小娃娃的安全,利人利己……為了他們的安全,已經成了這個習慣。”武大爺告訴記者。
向交警學習疏導交通
帶動家長成立志愿者隊伍

早上學校附近路口人流量大、車子也多,引起了一些交通問題。
現在,小武爺爺的工作也從開車門擴展到了疏導交通。
“交警們也很支持我這個行為,我跟著他們學習一些簡單的動作,幫忙在看到紅燈亮了的時候攔住闖紅燈的人,綠燈亮的時候讓大家盡快走過去等等。”小武爺爺對記者說道。
小武爺爺的舉動也引起了學校的重視。泡桐樹小學校級家委會牽頭組織,讓各班家長輪流值班,每天組織十來位家長,穿著作為統一標識的小馬甲,一起維護秩序安全。
學校的范老師告訴記者:“真的很暖,一千多個日子如一日在校門口義務‘上崗’,武大爺的行動詮釋了一個公民所應該具有的愛心和擔當,是我校千萬個志愿者家長的縮影,也是我們全體師生敬仰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