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方圓 實習生黃依妮)近日,網友爆料廣西北海藝術設計學院期末考試試卷中出現“艾滋病好在什么地方”“女孩子知道自己是‘肉’嗎”等考題,相關照片一經傳播,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發輿論熱議。有消息指出,這部分試題是在正??荚囍蟮摹案郊宇}”,并不記入期末成績,且這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學??荚囍小5幢闶歉郊宇},這樣大尺度的考卷題目是否合適?針對這一情況,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迅速介入調查。23日,官方發布通報稱,經調查發現,這兩套思想思考題存在低俗和錯誤的內容,要求該校對存在問題立即整改,涉事學校執行董事鄭某引咎辭職。
“奇葩”考題:鼓勵思辨還是錯誤誘導?
考試是一項極其嚴肅的事情,是對學生上一階段學習情況的檢驗,但考卷上卻出現多道與課程內容無關、涉及窺探學生隱私,甚至帶有極強指向性試題。輿論表示,不知這樣的題目想考查什么,不僅發問粗鄙,不符合現代文明價值觀,甚至處處透著股不知所謂、反智、不尊重學生的傲慢與隨意意味。網友“么么是條大黃狗”認為,試題內容帶有“女德教育”傾向,是在傳播糟粕文化,引導錯誤的價值觀。甚至有網民質疑出題人存在心理問題,涉嫌借公權力公開對學生進行性騷擾。
然而,據該學院學生發聲稱,出題人并非帶有惡意,出題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思辨,想通過逆向思維刺激學生重視自身安全。對這類突破常規,打破死記硬背模式,同時又能了解學生心理狀況的試卷,應持寬容態度。但顯然,輿論場的主流聲音并不認可這樣的“初衷”。
試題可以多元創新,但必須符合專業的基本標準,堅守正確價值觀導向。自主命題并非自由隨性命題,更不是劍走偏鋒式地過度“創新”,學校不能為追求個性化而“走火入魔”。專家認為,高校應鼓勵命題形式的創新,但校方和老師需保持高度審慎態度。命題時應注意“花式”題型的權重,關照考核內容的平衡,輸出正確價值觀。此前,河南黃河科技學院在古代文學課期末考試中,通過設計“結合本人姓名論證《西游記》是自己所寫”、“杜麗娘游園,幫杜麗娘發‘朋友圈’”等考題,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獲得學生肯定。此外,學校還應充分考慮答案的評判,制定明確公平的判卷標準,盡可能做到真實檢驗出學生對學業的掌握程度。
試題創新之路:不忘初心 規范前行
此次奇葩試題的出現,除了內容本身的爭議外,還應該注意到背后存在的教學管理混亂的問題。這些強行向學生灌輸個人價值觀、與專業知識毫無關系的試題,是如何走上學生考桌?執行董事等身份特殊卻不具備專業素養與出題資質的人,是否能夠介入干涉考試出題?這些問題值得思考。有媒體報道,執行董事鄭某還曾發布《告全體同學書》,痛斥WiFi是人體輻射殺手,會導致腦溢血。有輿論質疑,這樣具有偏激思想、不講科學的教育者是否能擔起大學教育的重任。
對于學校來說,試題不是某一個權力擁有者的私人游戲,它關系著考察學生學習質量、衡量學校教學水平等諸多大事,理應嚴肅對待。否則一旦操作失誤,就容易產生教學事故??荚嚸}應當是在一個完整嚴格的審核程序下,經過老師們討論、出題、審題等流程,最終才呈現在學生的試卷上。出題老師的選擇主要是依據教學水平、學術成果等,此次事件中執行董事的介入是否摻雜著權力的意味還有待考證。但不管怎樣,大學的教育者、管理者的個性化言行應該在規范合理的邊界里進行,否則其個人問題就會演變成教育管理的失責。學校應該重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嚴把政治關和師德關,防止錯誤價值觀在學生群體的傳播。
近年來,每逢大學期末考試季,層出不窮的“花式考題”常常引發輿論熱議。高校對命題形式的創新,是對刻板考試評價制度的突破與嘗試。專家建議,在這種“花式”考題僅僅處于“星星之火”并未普及的狀態下,高校應該鼓勵老師創新命題形式,但同時也應該建立審核機制,嚴把創新尺度,必要時可先進行小范圍測試,根據學生調查反饋進行意見完善后,再全校試行推廣。同時有關部門也應該提供系統化的個性考查方式指導,并建立一定的監管約束機制,避免此類“雷人”考題的出現。無論如何,學校教育始終應當以人為本,在基本規則和創意發揮有機融合的基礎上,建設符合新時代特色的科學化考核體系,才是創新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