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怎么稱重量?
動車狀態誰監控?
車輪“老繭”是誰修?
巡檢隧道要“膜拜”?
火車換輪咋操作?
最“苦”線路誰守護?
春運大幕拉開,準備或已經踏上歸途的你是否想過,一趟趟呼嘯奔跑的列車背后,有一些或身懷絕技或默默堅守的人保證了你的溫暖回家路平安順利。中國之聲春運特別報道《你不知道的……》,揭秘列車守護人和他們的故事。
今天推出
《你不知道的山巔云端“精調師”》
秦嶺腹地的安康新場街站海拔1500多米,是西成高鐵的最高點。西安電務段的10名鐵路信號工常年駐守于此,在山巔云端守護著高鐵的信號設備安全。
信號設備復雜精密,檢修、維護標準多以毫米、毫伏為單位,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負責檢修維護設備的信號工們又被稱作“精調師”。我們跟隨記者走進秦嶺,感受一下“精調師”的作業。
你不知道的山巔云端“精調師”來自中國之聲00:0004:08
凌晨零點,新場街站。急促的腳步聲打破夜的寂靜。一支五人的信號工小組從工區小院魚貫而出,新一天的工作即將開始。
“(對講機)天窗是76603,零點到五點,站內上下行……”零點到五點,高鐵列車停車的這五小時被稱作“天窗點”。組員王超說,每一次工作都是在和時間賽跑。今天要趕在 “天窗點”內,完成道岔設備的檢修維護。
“基本上高鐵這邊是白天運行,只有晚上才停車,‘天窗’其實在我們這就是在不影響列車的前提下,給我們一個時間段進行維修作業。”
你見過凌晨4點的西成高鐵線嗎?就這樣的↑
鐵軌懸在空中,每次開工先得爬上9層樓高的高架橋。臺階上是一層冰碴,大伙兒一邊爬,一邊相互提醒著注意腳下。
每次作業,信號工們都要爬上中間的鐵梯到達橋上的新場街站
鎖好站臺上的鐵門,作業組正式上道作業。帶隊的工長付子豪說,今天的工作內容是常規性檢修,就像是對設備的“體檢”,每季度要完成一輪。
記者:“今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付子豪:“今天是3號道岔的檢修、計表。”
記者:“要檢修哪些東西?”
付子豪:“3號道岔整組,所有設備都要檢修。”
信號工上道使用的部分工具
道岔設備決定著火車的前進方向。秦嶺隧道內氣溫低、潮氣重,信號電子設備對溫度、濕度格外敏感。檢修中,工人們蹲在鐵軌旁,頭頂探照燈、對電纜盒進行精細的維護。付子豪說,電纜盒的絲毫破損和裂紋都會影響信號傳輸的精準性。
“電纜盒,這里邊必須防潮,而且這是隧道里面,濕度本來相對較大,所以我們這邊加了密封墊圈,里面都是用膠粘在里面的,然后里邊我們也放了一袋干燥劑,即使進去濕氣,它也能及時吸附掉。然后我們加好鎖之后相當于與外界完全隔絕,不會有水汽進去影響電器。”
工長付子豪正在對道岔滑床板水平情況進行檢查
除了電纜盒,“精調師”們施展身手的地方還有鋼軌。固定在地面上的鋼軌叫基本軌,能夠左右移動的叫尖軌。如果基本軌和尖軌之間貼合不夠緊密,縫隙大于0.3毫米,火車變道時就有脫軌的風險。付子豪手拿一把塞尺,測試軌道間的縫隙。
“我們現在用的是0.5毫米的塞尺片,發現現在尖軌與基本軌之間的縫隙是大于0.5毫米的,這個不符合我們作業的標準。現在我需要對他進行調整,通過杠桿螺絲對它進行加壓處理。”
鐵路工人們正在整治道岔
站起、蹲下,蹲下、站起,一遍遍的擦拭,一次次的測量……秦嶺的凌晨,寒氣逼人。王超打趣說,今天老天已經相當給力,氣溫還不到零下十度。如果趕上下雪,秦嶺的風能把臉上割出口子……
“四季都是冬天。我們夏天的時候上道,穿短袖不行,還得披個棉襖上來。冬天就更不用說了,蹲的時間長的話,就有可能站不起來了,就凍僵了。”
信號工朱陽藝(左)和關曉正在進行道岔檢修計表
早上7點15分,當天的頭班西成高鐵準時從新場街站呼嘯而過。忙碌了通宵的信號工們此時已結束工作。這支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身處大山深處,惦著山外的家,還有內心的青春激蕩,他們有過動搖,也有過彷徨,但卻沒有離開。
孔德斌:“剛知道要調到這來,心里邊接受不了,感覺就隔離在這了。來這之后同事都很熱情,干著干著環境也適應了。”
王超:“有一次家人坐車,她就感覺特別平穩,我就特自豪地告訴她這是道岔,這是我們控制列車運行方向的。給她說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自己還挺自豪的。”
尹家龍:“新場街環境比較艱苦,但是它對于西成線有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作為一個年輕人要沉淀下來,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