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實踐告訴我們,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實踐告訴我們,偉大事業都基于創新。”“實踐告訴我們,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
習近平這一反復強調,是對中國人民偉大實踐的深刻總結,是經過實踐驗證的確鑿無誤的真理,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實踐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和有益啟迪,放射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光芒。
中華民族是有夢想的民族,不但有夢想,而且還是勤于筑夢、執著追夢的的民族。合和天下、世界大同,是中國人民傳承千年的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中國人民的夢想。中國共產黨還將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漫長的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數不清的關于夢想的故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是詩人的夢想;“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是革命家的夢想。同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中國人對月亮的好奇與探索,一直就是存之既久的夙愿。夢想是激發活力的源泉,是創造輝煌的動力。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都要心懷夢想、奮勇拼搏,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斗中成就夢想。
中華民族是敢創新的民族,不但敢創新,而且還是樂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民族。一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記載著多少創新的精彩。我們的共祖黃帝,在歷數、天文、五行、生肖、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藥、婚喪、祭祀等等方面,都有過開創性的創新與發明,對于農耕文明的中國作出了無以倫比的貢獻。此外,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這些驚艷世界的創新成果,為世界文明進步打造了堅實的階梯。當今中國,蛟龍潛海、墨子升空、北斗導航、大橋飛架、5G引領、高鐵縱橫……無不打上創新的底色。嫦娥探月工程更是以一系列創新成果,填補了國內和國際許多空白,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提升了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用觸目可見的碩果,讓中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可以說,創新決定我們的未來,決定綜合國力的穩固和提升。
中華民族是重實干的民族,不但重實干,而且還是不懈實干、接續實干的民族。《愚公移山》中愚公“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種年復一年、代復一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生動映照。厚厚的中國史冊,寫滿了奮斗的艱辛和成功的不易,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不但“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而且“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中國正在進行的偉大斗爭、建設的偉大工程、推動的偉大事業、實現的偉大夢想,沒有一個可以離開實干與奮斗的支撐。是實干與奮斗,才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夢圓成真,可以說是我們要挺身扛起的時代擔當和接續完成的歷史使命。而夢想、創新與實干,就是我們飛向遠方的強大動力。(雷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