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佟淑娟)近日,黃石港區文化宮社區內,一場別開生面的 “文明誠信商戶”評選活動正在進行。
當“重慶小面”店主黃賢鳳接過流動紅旗時感慨:“這面旗是榮譽,更是商會、社區、居民一起‘管出來’的信任。”這場看似普通的評選,背后折射出勝陽港街道交通路、摩爾城、永安里、鐘樓煙火四大商會協會的共治密碼——以黨建為引領,以商會為紐帶,以活動為載體,以機制為保障,構建起商居共融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黨建引領:紅色引擎驅動治理升級
勝陽港街道商會協會深知,黨建引領是基層治理的“定盤星”。交通路商會、摩爾城商會、永安里商會和鐘樓煙火行業協會,四大商會協會將黨組織嵌入治理脈絡,讓“紅色力量” 成為破解難題的核心動能。
交通路商會以黨支部為核心,組建志愿服務隊,開展“群眾說事,黨員解題”活動,搭建“商居議事會”平臺,讓居民訴求有處說,商戶經營有指引。
在步行街智慧化改造中,通過黨建聯席會協調解決管線遷改、商戶經營等 23 項訴求。永安里商會的功能型黨支部,更是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引導商戶參與自治共管,引入“公平秤監管系統”;鐘樓煙火行業協會通過黨建引領,成立商戶聯盟協會,設 “商居議事室”,定期召開會議,協商解決街區重點問題,5 輪協商會促成 37 家商戶1個月內完成油煙凈化器安裝,居民滿意度不斷提升。居民欒女士說:“以前油煙味嗆得不敢開窗,現在能放心開著窗吃飯了。”
商會共治:多元主體織密治理網絡
通過探索“事務共管”機制,勝陽港街道商會協會讓治理主體更加多元協同、共治共享。
交通路商會聯合多部門規劃停車位、推行錯峰停車,同時組織環境整治活動,引導居民和商戶維護環境,建立 “商情民意直通車” 機制,交通路商會通過 “線上問卷+ 線下懇談” 收集 127 條改造建議,促成停車場建設、“鐘樓”城市記憶保留,商戶反饋的停車區域進行了增劃;摩爾城商會每季度舉辦 “政企面對面”,協調解決直播帶貨資質、停車泊位不足等 18 個商戶訴求;永安里商會以“公約表決制” 推動商戶參與自治,占道經營投訴量明顯下降;鐘樓煙火協會用 5 輪協商會達成“商戶出資治理、居民參與監督” 共識,油煙治理效率提升 3 倍。
同時,四大商會構建“商圈+社區”公益服務鏈,交通路商會為居民提供老字號免費修鞋服務,摩爾城商會開展“商戶+困難家庭”結對幫扶 23 戶,永安里商會組織“商戶義工隊”年均助老 70 余次,鐘樓煙火協會推出“居民積分兌換商戶服務”,居民參與率提升60%。

活動賦能:特色載體激活治理活力
活動是凝聚人心、激發活力的催化劑。勝陽港街道商會協會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商圈發展注入新動力。
永安里商會每季度開展“文明誠信商戶”評選,標準涵蓋衛生、服務、誠信等 6 大維度,由三方打分、全程監督,獲評商戶懸掛“流動紅旗”和集中宣傳,2024 年帶動片區客流量增長 25%;摩爾城商會舉辦“商圈技能大賽”“商戶直播大賽”,邀請行業專家點評“花間客” 等商戶通過直播實現營收增長 40%;“美食創新大賽”鼓勵商戶研發特色菜品,5 家商戶借此升級為網紅打卡店。
交通路商會組織策劃開展“舞龍迎新春”“步行街跨新年”“璀璨蛇年鬧元宵”等活動,日均吸引游客 3000 人次;摩爾城商會策劃 “夜經濟嘉年華”,聯動商戶推出“深夜食堂”“潮玩市集”,獲評省級夜間消費集聚區;鐘樓煙火協會連續五年舉辦“夏日享美食”活動,單場吸引市民超萬人,成為黃石夜經濟名片。

機制創新:長效治理夯實發展根基
勝陽港街道商會協會在治理中大膽創新機制,讓治理工作充滿活力。
永安里商會創新“事務共管”機制,在環境整治、服務民生等領域精準發力,城管執法人員與商會人員共管升降樁,保障交通秩序;魚巷商戶實行值日牌制度,48家商戶輪流擔任“街區管家”,輪流自管并推廣自治經驗。摩爾城商會通過“黨員示范店”創建活動,鼓勵黨員商戶帶頭參與公益事業,踐行誠信經營理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鐘樓煙火行業協會實施“外擺評分制”,商戶合規率從 65% 提升至 98%,推行“六共工作法”,即黨建引領、資源共享、難題共解、事務共管、文明共創、活動共辦工作機制,實現從老舊街區到網紅打卡地的轉型。這些創新機制,讓治理不再是“獨角戲”,而是各方協同發力的“大合唱”。
從永安里的誠信評選到各商圈的機制創新,勝陽港街道四大商會協會用 “黨建紅” 引領 “商圈興”,以“共治力”提升“民生福”。勝陽港街道黨工委書記左華莎說:“基層治理的核心在于激活多元主體的共治動能——當黨組織成為凝聚各方的“圓心”,當商會成為連接政企的“橋梁”,當活動成為激發活力的“引擎”,當機制成為長效治理的“支柱”,老商圈便能煥發新生機,小治理也能撬動大民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