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凌敏)11月12日中午時分,蘄春縣株林鎮會龍池村涂月華家里很熱鬧,陸續到來的二十多位游客等著吃午飯,涂月華老兩口在廚房里的灶臺前穿梭不停,忙著為游客們烹制可口的飯菜。
“今天是星期二,但來的客人已經不少了,周末和節假日的生意會更好的。”忙碌間隙,她滿懷喜悅的說。
像涂月華家這樣的特色農家樂在會龍池村有10多家,每逢節假日,游人如織,生意火爆。如今農家樂的興起還要從會龍池村的環境改變說起。之前,受限于基礎配套設施短板,會龍池村旅游業一直難以發展。
2020年,株林鎮黨委政府圍繞開發挖掘會龍池村的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產,爭取到美麗鄉村項目資金,硬化道路,開展廁所革命、環境整治,修建文創空間,打造文化小鎮。
去年以來,隨著株林河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對生態環境的深度修復,會龍池村順勢而為,成立村辦鄉村振興公司——湖北會龍方物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依托本村獨特的文化、山水資源,整合政府、市場主體、農戶資金共7200萬元。投入350萬元,建設4.8公里龍潭峽谷游步道。盤活12家閑置農房,村級公司統一流轉裝修成中醫館、芳黃精舍、咖啡館等特色小館,吸引6家市場主體入駐。閑置土地建了一批高端民宿,如艾香民宿、星空民宿、山水民宿。
同時利用村級布局調整,盤活閑置資產,把黨群中心和老小學改為文創空間和溪山食堂。探索“公司+村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流轉林地600余畝,發展林下黃精育苗基地、種植基地,遵循“九蒸九制”古法炮制,黃精茶、黃精片、黃精果產品遠銷省內外。推動沁圓茶莊落實投資1000萬元,流轉土地300畝,種植優質福鼎白茶,已注冊“叫雨尖”白茶商標。創辦會龍池道灸堂,依托高海拔、好氣候,保證蘄艾道地品質,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120畝,以高山蘄艾為原料,配合道醫古法,為游客提供更健康的艾灸服務。
“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美鄉村這些項目,共同改善人居環境。村莊環境提升以后,老百姓、農戶都愿意把房子拿出來改造,經營農家樂,通過鄉村旅游,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會龍池村黨支部書記陳飛飛說,村里硬件建設已初具規模,但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還要創新,要進一步深挖文化資源,提升民宿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效,圍繞發展富民產業和全域旅游做好文章。
近年來,會龍池村始終堅持以文為魂,將文化元素融入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美鄉村建設,打造“文創空間”,建立書畫研學培訓、國學研究交流、戶外實踐寫生、插花、陶藝、武術、音樂等8個工作室,另外配套14間客房對外開放。經常性舉辦藝術展會、音樂節、品茶會、發展民宿經濟,探索特色文旅產業。
書法家陳新亞、文史學者陳一生、畫家李劍、書法家李友明等許多名師大家紛紛到來,常年住在村里搞創作,村子變得格外熱鬧,不僅有生態之美,更有文化之韻。會龍池村正在從“文創+旅游”邁向“農文旅深度融合”的更高產業形態。
源于“株林河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的深入推進,株林鎮將小流域綜合治理與農文旅融合發展、“共同締造”理念深度融合,以生態為底色,以民意為引領,高效推進項目實施,發展特色富民產業,塑造秀美鄉村風貌。
株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郭文利表示,將錨定“生態美鎮、旅游名鎮、國家級衛生城鎮、國家級森林康養鄉鎮”四鎮目標,積極推進株林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奮力打造大別山淺丘林區小流域綜合治理示范樣板,利用好屏風寨、達城千年古寺、西周文化遺址等自然文化資源,加快推進“坳上天池”等農文旅綜合體、屏風寨景區開發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推動全域大文旅融合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