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彭汝 胡連江 雷剛)“我最喜歡吃這個鹵雞腿!”近日,在英山縣實驗小學的食堂里,孩子們一邊品嘗菜肴,一邊向縣紀委監委派出第二紀檢監察組“校園餐”專班人員分享各自的“吃后感”,臉上幸福感滿滿。
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學生的生命健康,是家長關心、社會關切的焦點。如何讓學生吃得健康又吃得好,英山縣紀委監委堅決整治中小學“校園餐”存在的突出問題,把校園食品安全作為監督重點,充分發揮派駐紀檢監察機構“貼身監督”優勢,督促縣教育部門加快數字化應用普及,積極推進“數字食堂”建設,搭建英山縣中小學食堂信息化監管平臺,運用好食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消費管理系統、“互聯網+明廚亮灶”等四大系統,從陽光采購、智能監管、明廚亮灶、定制菜單等方面入手,打造“智慧食堂”,做到源頭可溯、過程可控、風險可防、責任可追,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清晨6點多,該縣畢昇小學的食堂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由食堂總務主任、收貨員和廚師組成的驗菜小組,正通過全新的“智能電子秤”對供應商配送的食材“驗明正身”,青菜、土豆、豬肉等一一被自動稱重、一鍵拍照,所獲取的食材配送信息通過網絡自動上傳到食材管理系統。
驗收完成后,會自動生成一個二維碼,學校每天進了多少菜、菜品質量如何、工作人員責任落實是否到位、供應商送貨是否及時等問題,掃一掃全知曉。
“學校通過電腦下單食材后,數據會通過供應商傳輸給電子秤,驗收時對貨稱重,電子秤就會顯示收貨,驗收完成時即刻生成電子簽收單,形成了訂單、配送單、收貨單、結算單‘四單合一’的數據閉環。”畢昇小學后勤主任胡泊說,“以前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每天早上的食材驗貨,生怕短斤缺兩,有時候我還會早上來突擊檢查。”如今隨時可以在手機上查看當天攝像頭和電子臺秤記錄下來的畫面和數據,從食材源頭追溯,到供餐全程可視,一目了然。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加快推進“數字食堂”建設,英山縣紀委監委壓緊壓實相關職能部門主體責任,督促在縣一中、思源實驗學校、長沖中學、畢昇小學和城西小學等5所學校于2024年11月率先開展試點,引進“智能電子秤系統”,集核磅驗收食材、自動稱重、自動上傳、云計算于一體,讓食堂管理更高效透明。同時,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通過查看、詢問、試餐、陪餐等形式深入城區和鄉鎮學校調研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45個。
讓學生點評菜品,讓家長定制菜單,真正讓學生在校園餐上吃出快樂感和幸福感。思源實驗學校從學生入手,開辟就餐評價互動欄,學校每天在評價互動欄上公布當日菜單、做菜廚師,學生可以根據每日用餐體驗在相應的菜品、廚師后給予評價,讓每位廚師、每道菜品接受公開評分,讓飯菜真正合乎學生口味。
從學生點評菜品到家長定制菜單,帶來了食堂飯菜的口味、新鮮度的逐漸提升,愛吃校園餐的同學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陽光廚房,到現在的一桿秤、一張網、一次定制服務的智慧食堂,英山縣用心讓師生吃上放心餐。清洗、切配、烹飪……每天從凌晨開始,英山縣實驗小學蓮花校區食堂工作人員就為全校兩千多名師生的生活而忙碌著。借助分布在各個區域的攝像頭,通過手機屏幕,該校食堂后廚情況就一覽無遺。在這款名為“智慧食安”的手機APP上,點擊屏幕下方明廚亮灶列表,就可以選擇想要查看的廚房區域情況,進行實時遠程監督。
從“舌尖”到“心間”。英山縣紀委監委在實施“明廚亮灶”工程的過程中,采用“紀檢監察+職能部門”“室組地”聯動監督模式,積極推進校園“數字食堂”建設,依托高清監控、互聯網等高科技手段,通過統一平臺管控,實現“食材來源可溯、食材安全可檢,后廚人員穿戴行為可判、操作過程可視,學校管理結果可量、群眾感受可評”的智慧化食堂監管新辦法,為學生就餐再添一道“安全防護墻”。
英山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說:“新學期以來,數字食堂四大系統已經在全縣45所中小學上線運行,我們將借助‘大數據’力量,織密‘監督網’,不給校園‘蛀蟲’留下鉆空子的機會,讓全縣學生吃上安全飯,讓家長、社會更放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