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毛紅平) 4月12日,紅安縣覓兒寺鎮張灣村四組熊家灣大沖100多畝連片基地上,2臺大型旋耕機正在歡快地耕作,后面2臺播種機也在飛快地播高粱種,該村一組52歲的脫貧戶徐早平和村民們一早就過來幫忙運肥料、拌種子,汗珠不時從臉上流出。

當天,走進張灣村的高標準農田,工人們操作著旋耕機和播種機在田間來回奔忙作業,高效的機械化設備成為春耕主力,為高粱種植按下“快進鍵”,更為今年優質高粱訂單生產打好“第一仗”。

現場農機操作手熟練地駕駛播種機進行高粱播種,據介紹,播種機耕種速度快、深度均勻,一臺播種機一天可以播種約40畝,大大提高了耕種效率。
“采用機械化種植的高粱密度非常均勻,不僅能提高效率、產量,還能增強抗倒伏能力。”泗錦林武漢科技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為此,該公司負責提供全程機械化技術服務指導。
“我們鎮今年規劃高粱基地約5000畝,使用全程機械化耕、種、管、收,提高種植密度,由傳統的一平方米10余株增加到現在的20余株,預計畝產量能達600斤,收成較傳統種植提高10%。”看著田間的忙碌,徐勝來高興地說,今年,該公司在覓兒總支幾個村共計完成3000畝高標準高粱基地。
公司采取訂單農業的模式,于去年12月和紅安縣徵禮酒業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合同,高粱收成后將根據保底價和市場價就高出售。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畝高粱播種,計劃在5月1日前完成5000畝高粱播種工作。

徐勝來介紹,為發展好高粱產業,村里與公司聯合,通過推進“統一地塊、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供肥、統一管理”的模式,打造高粱種植示范基地,推進訂單生產,確保農戶種得出、銷路不愁,消除了農民種植前、中、后期的顧慮,群眾的種植熱情很高。
“自從村里引來農業科技公司和酒業公司后,我們村里就開始高標準種植300畝高粱,我每天在基地里忙過不停,還能照顧全家,收入也不錯。”徐早平高興地說。

“春耕備耕以來,我們村在大沖一沖兩榜種植100多畝高粱,還在羊角山規劃了100多畝,在二組徐家大灣的八斗丘周邊發展了90多畝,全村以整治拋荒為目的,高標準、機械化發展300畝高粱基地,帶領村民致富。僅2024年村民就收到土地流轉費7萬多元,今年突破9萬元。”張灣村黨支部書記徐勝來一邊介紹一邊查看機械播種的種子落地情況。
據悉,張灣村自2022年在村支部書記徐勝來的帶領下,先后引進了泗錦林武漢科技農業有限公司和紅安縣徵禮酒業有限公司,發展高粱全產業鏈,通過種植、加工、銷售“三產”融合,以現代農業推動農業機械化,打破傳統的種植模式,僅此一項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
“加大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力度,努力將高粱產業做成群眾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的好產業。”徐勝來對未來充滿信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