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熊飄頤 駱冬)8月28日晚,黃州區“弘揚大別山精神”大思政課巡回宣講活動在陳策樓鎮盂缽橋村舉行。此次活動由黃州區委宣傳部、陳策樓鎮聯合舉辦?;顒硬捎谩靶v+文藝”的模式,分為“緊跟黨走、不勝不休、建成支點”等三個章節。

活動率先播放了盂缽橋村清廉村居專題片,片中展現了近年來清廉建設中的舉措與成效,從規范村務公開到打造清廉文化陣地,從培育清廉家風到推動清廉產業發展,讓現場觀眾直觀感受到家鄉在精神文明與基層治理融合發展中的新面貌。
緊接著,5分鐘的紀錄片《精神的追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大別山精神》讓觀眾沉浸式體驗烽火連天、信念如磐的革命歲月,傳遞著大別山精神的深刻內涵。

宣講員何潔榆從林育英“望著黨中央”的臨終遺愿,到萬永達“寧死守護黨組織名單”的忠貞不渝,再到張體學等老一輩革命家“緊跟黨走”的堅定抉擇,以鮮活故事再現革命先烈的忠誠與奉獻。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以堅定信念和執著干勁,發揚“不畏強敵敢斗爭”的攻堅精神、“越是艱難越擔當”的奮進姿態,在黃州主城崛起中擔當作為,在服務支點建設中勇當先鋒。
互動環節,街頭采訪短片點燃現場熱情。當宣講員問及大別山相關歷史知識時,現場觀眾踴躍回答:“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掌聲與共鳴交織,現場氣氛熱烈。

“大別山精神該停留在歷史的記憶里,還是融入當下的生活中?立足發展大局、踐行責任擔當,我們能做些什么?”
宣講中,提到的扎根田間的農民、堅守車間的工人、守護潔凈的環衛工、救死扶傷的醫生、耕耘講臺的教師,以及千千萬萬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普通群眾。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卻在日常點滴中擔當作為、奮發有為,匯聚成推動主城崛起、服務支點建設的磅礴力量,讓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依然鮮活、始終滾燙。

為強化沉浸式體驗,活動穿插了系列紅色文藝節目:《八月桂花遍地開》《紅星照我去戰斗》等經典紅歌婉轉鏗鏘,傳遞革命年代的樂觀精神;紅色情景劇《一把生銹的鑰匙》以小物件串聯起革命記憶,喚醒聽眾共情;湖北大鼓《高山鋪大捷》則用地方特色藝術再現戰役風采,讓紅色故事更具鮮活質感。

活動中,通過播放短視頻《再讀家書給您聽》,講述了陳潭秋烈士的紅色故事,烈士的家書字句懇切,飽含對家國的深情與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一字一句直擊人心,在感動中重溫革命先輩的初心與使命。當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旋律響起,觀眾揮舞小紅旗齊唱,氣氛達到高潮;群口快板《如果你要說黃州》使觀眾在感受黃州厚重歷史韻味與見證城市日新月異變遷的過程中,凝聚起推進主城崛起、加快支點建設的磅礴新力量。


活動最后,全體起立齊唱《歌唱祖國》,熟悉的旋律、激昂的歌聲、振奮的情懷,讓大家充滿自豪感和自信心。
“盂缽橋村近幾年變化很大,我們群眾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也很多,老百姓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今天這個宣講讓我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日子必定越來越好!”盂缽橋村民黃細芳笑著說。

生動的宣講,不僅是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想政治課,更是一次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動員。此次黃州區“弘揚大別山精神”大思政課宣講活動,從傳統會場延伸至鄉村一線,將紅色課堂搬到群眾“家門口”,打破宣講單一形式,融入多元藝術表達,打造出“可感、可悟、可共情”的沉浸式學習體驗,讓紅色精神在鄉村落地生根,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深厚的精神動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