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陶輝 通訊員付海洋 吳思瓊 龍奕帆
當蘇東坡“變成”可以收藏的盲盒,當“黃岡密卷”成為軟萌的毛絨掛件,當東漢的九連燈以香薰形式出現在書桌上——在湖北黃岡,厚重的文化正悄然融入日常,變得可親可感。

當東坡“遇上”盲盒,千年文脈變得可親可觸摸
10月28日,在黃州區東坡赤壁文創店,游客劉女士向記者展示她收集的“東坡盲盒”:“這款‘學霸東坡’和我買的‘金榜題名’作業本特別配。”她手中的東坡形象共有四款:行走四方的“旅游東坡”、熱愛美食的“食客東坡”、田園生活的“農夫東坡”,和21歲就考中進士的“學霸東坡”。
這些文創產品,是黃岡推動文化創新的一個縮影。據 黃岡文旅集團副總經理佟立紅介紹,截至目前,“黃岡有禮”系列已開發出843款文創產品,涵蓋東坡文化、館藏文物、非遺技藝等六大系列。

從“土特產”到“潮文創”,一場設計理念的革新
“過去我們的文創,就是在鑰匙扣、本子上印個logo,游客看得多買得少。”佟立紅坦言。
改變從深入挖掘本地文化開始。黃岡系統梳理了館藏文物、東坡文化、非遺技藝等資源,不再簡單復制文化符號,而是把文化融入實用設計。
如今,文物紋樣變成了冰箱貼的浮雕,《寒食帖》做成了可抽拉的文創產品,“黃岡密卷”變成了毛絨掛件。這些產品既實用,又蘊含著文化故事。

“黃岡密卷”變萌物,連接幾代人的青春記憶
在今年的一場文化博覽會上,黃岡密卷毛絨掛件一亮相就受到歡迎。不少游客拿著掛件回憶學生時代,產品很快售罄。
黃岡中學的文創產品也引發共鳴。印有校訓的帆布袋、寓意“青云直上”的靠枕,成為連接校友與母校的情感紐帶。一位校友說:“看到這些文創,就想起在黃高拼搏的歲月。”

線上“種草”,線下“打卡”,文創生態形成閉環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黃岡文創,當地開展了“我在黃岡挖到寶了”線上活動,游客分享文創照片即可獲得小禮品。這種“輕量化”營銷讓黃岡文創在社交平臺逐漸走紅。
線上熱度也帶動了線下銷售。今年8月,有商家主動聯系文旅集團,希望代理文創產品。國慶期間,該代理點的文創銷售額突破2萬元。

記者手記
黃岡的文創實踐,核心是讓文化資源真正“活”起來。它不再滿足于讓游客“看一看”,而是努力讓大家“帶得走”“用得上”。
從東坡文化的創新表達,到校園記憶的情感連接,黃岡正在探索一條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當傳統文化以更親切的方式融入生活,文化的生命力也就得到了延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