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前:
8月2日,黃石市召開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動員會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鞏固提高脫貧攻堅成效,促進黃石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何跑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接力賽?在鄉村振興中,黃石有什么?還缺什么?準備怎么干?今起,本報推出鄉村振興系列報道,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方面報道黃石作為、黃石實踐。
黃石日報訊(記者 田城 通訊員 張丕興 陳波)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振興,思想先行。
經過充分解讀國家農村政策,無縫對接市場并大膽付諸實踐,黃石市一大批農村產業立足村頭、走在前頭、嘗到了甜頭。
甜蜜蜜的收獲
8月7日,陽新縣龍港鎮鐘山,界首村黃桃基地,漫山遍野的黃桃在驕陽下金燦燦的。
基地里,村民忙著將黃桃打包裝箱。基地負責人徐忠林高興地說,今年黃桃喜獲豐收,畝產達1500公斤,總產量將突破100萬公斤。
界首村的黃桃香甜多汁、肉質緊實,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零售價一度飆到了10元一斤,保底批發價也有5元一斤。
在徐忠林的帶動下,界首村成立合作社,發展黃桃1600畝。合作社采用“五三二”模式,貧困戶貸款入股占50%,村集體入股占30%,郁林公司以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產品回收入股占20%,年終按股比分紅。
村里實行產業帶動全覆蓋,村民土地流轉得租金,家門口就業有薪金,專項扶貧資金入股得股金。
村里132戶貧困戶,每戶都種植1畝黃桃。
肖唐禮是界首村的村民,他說,家門口建了黃桃基地后,在地里打零工,生活有保障,日子是越過越甜蜜。
界首村黃桃產業的發展,還帶動附近幾個村發展黃桃2000畝。
龍港鎮界首村石頭縫長出了“金蛋蛋”,而木港鎮的泥巴地里,則結出了“銀蛋蛋”。
8月3日,湖北楚鳳絲綢有限公司在陽新的第一家絲綢服飾直營店正式開業,標志著產自木港鎮的“銀蛋蛋”,正式邁進本地絲織品成品市場,這成為該鎮桑蠶產業鏈多元化的關鍵一步。
“木港鎮的目標是建成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桑蠶產業轉移承接區和高品質蠶繭生產基地,把蠶絲業拉長、延伸,建成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木港鎮黨委書記石峰說。
目前,陽新廣大農村水果、茶葉、苧麻、中藥材、食用菌、蔬菜、油茶、生態種養殖等8大農業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已初具規模。
除了種養殖業,王英鎮、富池鎮等一批鄉鎮正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讓這個“富民經濟”惠及廣大群眾。
陽新縣以沿長江、沿富河、沿高速、沿鐵路為重點,規劃建設一批產業發展型、鄉村旅游型、生態保護型、文化傳承型、康體養生型示范村鎮,構建縣域統籌、以鎮帶村、鎮村一體產業振興格局。
農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2月22日,在全國鄉村振興戰略論壇暨典范城鎮成果發布會上,大冶市保安鎮獲“美麗中國鄉村振興先進鄉鎮”殊榮。
這幾年,保安鎮堅持政府搭臺、生態唱戲、游客享受、群眾得實惠,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了鄉村振興的“保安模式”。
3月桃花節、6月采桃季、7月荷花節……在保安鎮,桃成了保安發展的“黃金果”,鄉村振興的“金鑰匙”。2018年,保安鎮全域接待游客1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億余元。
相距保安鎮不遠的陳貴鎮,青山秀水,繁花似錦,鄉村產業基地一派朝氣蓬勃。近年來,陳貴鎮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支撐。
陳貴鎮上羅村是曾經的省級貧困村。2016年,陳貴鎮政府引進浙江溫州老板在上羅村發展紅豆杉種植基地1200畝。今年紅豆杉基地新添了芍藥這個最佳“伴侶”。基地負責人林延省說,套種芍藥,既節約土地,又增加收入。下一步將擴種200畝,建設芍藥觀光園,發展鄉村生態采摘游。同時延長產業鏈條,深加工芍藥,制作“黃金茶”。
博盛生態園位于陳貴鎮的雷山風景區以西一公里處,專門從事葡萄種植。基地負責人陳斗經營這處葡萄園5年,已發展綠珍珠、黑珍珠、玫瑰香等30多個葡萄品種,葡萄園擴大至150畝,2018年收益150余萬元。
“這里是武漢4家旅行社的定點采摘點,最高峰一天接待武漢游客800人,旅游大巴一撥接著一撥。去年,我們接待游客達2.4萬人。”陳斗倍感自豪地說。
在大冶市,蓬勃發展的鄉村產業正引領農村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方向快速前行。
主動接軌市場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推動,更離不開市場的需求。
鄉村產業能否大發展,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梳理近年來我市農村產業發展,不難發現,一部分鄉村產業因為匆匆上馬,缺乏資金、人才和技術支持,加上后期對市場信息了解不充分,盲目發展且不主動對接市場,導致了產業失利。
以吊瓜為例,前幾年市場行情好,一斤吊瓜子可以賣到20多元,在陽新縣吸引了大批種植戶種植,今年來,價格大幅下跌,挫傷了種植戶積極性,花大價錢投資的瓜架,成了擺設。
“要么做優做強,一地一品,形成拳頭產品;要么做特做專,細分市場,形成差異化產品,一定不能跟風而上,跟著別人的屁股跑。”三溪鎮蔬菜種植大戶余建華說,必須主動對接市場,掌握信息主動權。
“苧麻、臘米、吊瓜,都發生過市場滑坡、農民棄種情況。”楓林鎮坳上村支書劉訓志說,搞農業,還要延長產業鏈,不僅會種,還要會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
對于農業產業的發展策略,我市《關于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見》明確指出,必須充分解讀政策,主動接軌市場。
構建農業產業化鏈條,加快農業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推行標準化生產,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完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和規范建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