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陳彥斯
在黃石市第五醫(yī)院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醫(y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以高尚的醫(yī)德和精湛的醫(yī)術守護著患者的健康。他們日夜堅守、無私付出,將“醫(yī)德醫(yī)風”熔鑄成生動的實踐樣本,深刻詮釋著“大醫(yī)精誠”的深厚內涵。

暖心陪診 讓服務浸潤溫度
曾幾何時,患者在門診掛號、繳費、檢查間來回奔波,耗費大量精力。而黃石市第五醫(yī)院一站式服務中心的設立,讓這份困擾成了過去。
在這便捷背后,藏著許多暖心幫扶故事。那天清晨,導醫(yī)唐佩婷唐看到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獨自站在大廳,神情茫然。老人要做多項檢查,卻不知該先去何處。小唐立刻上前,接過老人的就診單,推著輪椅全程陪同。
從繳費到抽血,再到影像科檢查,小唐一路細心照料,還不時安慰緊張的老人。檢查結束后,她又將老人送到出口,反復叮囑后續(xù)注意事項,老人握著她的手,眼眶泛紅:“姑娘,太謝謝你了,沒有你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還有一次,一位患者就診時突然發(fā)現醫(yī)保卡忘帶了,急得滿頭大汗。導醫(yī)小石了解情況后,一邊安撫患者情緒,一邊耐心指導他通過手機 APP 辦理電子醫(yī)保卡。短短幾分鐘,問題就解決了。
患者感激地說:“多虧了你,不然我今天這病都看不成了。”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一站式服務中心上演。
導醫(yī)們用耐心與愛心,為患者化解難題、驅散焦慮。他們的付出,不僅讓就醫(yī)流程更順暢,更讓患者感受到了醫(yī)院的溫暖。未來,一站式服務還將不斷優(yōu)化,繼續(xù)守護每一位患者的就醫(yī)路。

“雙心” 守護記:既救生命,更暖心靈
35 歲的周師傅,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一名長途貨車司機,也是家里實打實的 “頂梁柱”。那天,他跑長途途經下陸時,突發(fā)急性心梗,被緊急送往市五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剛到科室時,他血壓已低至休克水平,生命岌岌可危。
“立即啟動綠色通道!準備急診介入手術!”科主任方鵬沒有絲毫遲疑,安排醫(yī)護人員迅速分工:護士快速建立靜脈通道、連接心電監(jiān)護,醫(yī)生緊急制定手術方案,推著平車一路小跑往介入室趕。手術室內,方主任經過數小時奮戰(zhàn),堵塞的血管成功開通,周師傅的生命體征終于慢慢平穩(wěn),從死神手里搶了回來。
可術后第二天,方鵬卻發(fā)現,周師傅總是獨自躺在病床上,望著天花板發(fā)呆,眉頭擰成一團。主動上前詢問,他才低聲說出心事:“我上有年邁的父母要贍養(yǎng),下有未成年的孩子要照顧,車貸房貸壓得喘不過氣,現在又得了這病,以后家里可怎么辦啊……”硬漢的聲音里滿是無助,讓在場的醫(yī)護人員心里酸酸的。
大家明白,周師傅的病不僅在身體,更在心里。科室立刻為他制定了“身心同護”方案,護士小楊每天下班前都會特意繞到他病房,拉著他聊幾句運輸路上的趣事 ——“周師傅,您跑過新疆吧?聽說那邊的戈壁灘日出特別美”“下次跑長途可得多注意休息,別硬扛。”輕松的話題漸漸驅散了他臉上的愁云。
方鵬根據他的身體狀況,量身定制了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計劃,從簡單的床上翻身、坐起,到床邊站立、緩慢行走,每天耐心指導,看著他一點點進步,考慮到他是異地就醫(yī),醫(yī)保報銷是大問題,還主動幫他查詢醫(yī)保政策,拿著他的手機一步步操作,完成了異地轉診備案,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
出院那天,周師傅特意換上干凈衣服,紅著眼眶緊緊握住方主任和護士的手:“謝謝你們,不只是救了我的命,更是救了我們全家啊!”
在心血管內科,醫(yī)護人員不僅用專業(yè)守護患者的“心”健康,更用溫情撫慰每一顆受傷的心靈,讓他們帶著希望回到生活里。

五年守護,患者從 “拒治” 到 “重生”
“這五年,多虧了你們!這張檢查單就是最好的‘成績單’!”今年春節(jié)后,54 歲的食道癌患者老胡拿著顯示身體健康的復查報告,激動得手不停顫抖。誰能想到,五年前,他曾因對癌癥的誤解,堅決拒絕治療,是市五院普通外科醫(yī)護人員的耐心勸導與長期守護,讓他走出困境,重獲健康。
故事要從五年前的病房爭吵說起。當時,老胡因確診食道癌情緒崩潰,與勸說他手術的兒子激烈爭執(zhí),甚至對著前來調解的江四蘭護士發(fā)脾氣。江護士沒有當場反駁,而是先拉著老胡的兒子了解情況——原來老胡覺得“得了癌,手術也是白遭罪,最后人財兩空”,所以不愿配合治療。
找到癥結后,江四蘭換了一種方式溝通。再次走進病房時,她用地道的本地方言喊了聲“胡大哥”,拉近距離:“我家就住附近村,跟您算半個老鄉(xiāng)!您兒子多懂事,怕您遭罪又怕留遺憾,一心想讓您好好活著。” 這話戳中了老胡的心事,他慢慢低下頭。
恰逢此時,江四蘭提前聯(lián)系好的老胡孫子打來視頻電話,屏幕里,小家伙奶聲奶氣地喊:“爺爺,您要勇敢,我還等您送我上學呢!” 看著孫子的笑臉,老胡終于默默點頭,同意接受治療。
手術當天,老胡因緊張身體微微顫抖。江四蘭快步上前,緊緊握住他的手:“胡大哥別怕,我們整個團隊都在,家人還在外面等您平安出來!” 給了老胡莫大的勇氣。
術后恢復期間,醫(yī)護人員更是全程陪伴:第一次坐起咳痰時,護士蹲在床邊幫他拍背;第一次下床活動時,大家扶著他慢慢挪步;第一次嘗試進食時,耐心教他調整節(jié)奏。每一點進步,都能得到及時的鼓勵;每一次擔憂,都能得到細致的解答。老胡也總興沖沖地“匯報”自己的進步:“江護士,我能自己坐起來啦!”“我能慢慢走路了!”“江護士,我感覺越來越好啦!”
出院后的五年里,江護士也從未中斷對老胡的關懷。她常常撥通老胡的電話,詢問他的飲食情況、身體狀態(tài),提醒他按時復查,遇到老胡有疑問的地方,總是耐心細致地解答。如今,看著健康的檢查報告,老胡心中滿是感激,這張薄薄的單子,不僅是他健康的證明,更是市五院普通外科醫(yī)護人員醫(yī)德醫(yī)風的生動見證。

病房里的 “兒女情”
消化內科病房向來流動性大,醫(yī)護人員的腳步總是匆匆,但護士長馬敬的身影,卻總能給患者留下格外溫暖的記憶。尤其是對年過七旬的肝癌患者李爹爹來說,馬敬護士長的照料,是他生命最后時光里最暖的光。
李爹爹入院時,肝癌已到晚期,年老體弱的他連起身都困難,身邊只有同樣體弱多病的老伴陪護。看著老兩口手足無措的模樣,馬敬主動走上前:“爹爹婆婆別擔心,以后生活上有啥不方便,隨時找我。”從那天起,她便把照顧李爹爹的起居當成了自己的額外責任。
每天清晨,馬敬第一件事就是去李爹爹的病房,幫他翻身、擦背。起初,李爹爹特別不好意思,連連擺手拒絕:“姑娘,這多麻煩你,我自己慢慢挪就行。” 馬敬卻笑著俯下身,一邊輕柔地幫他調整姿勢,一邊說:“爹爹,病房就是您的家,我們這些護士,就是您的兒女。這些事,本來就是做兒女該做的,您別客氣。” 溫暖的話語像春風化雨,漸漸打消了李爹爹的顧慮,他不再拒絕,只是每次都會輕聲說句 “謝謝”。
最讓人動容的一次,李爹爹因病情出現嚴重腹瀉,稀水便弄臟了衣物和被褥,刺鼻的惡臭瞬間彌漫整個病房。周邊病床的患者和陪護都下意識地捂緊鼻子,繞著病房走。馬敬聽到動靜趕來時,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找來溫水、毛巾和干凈衣物,蹲在床邊小心翼翼地幫李爹爹擦洗身體,又動作麻利地更換被褥。過程中,她還不斷輕聲安撫:“爹爹,沒事的,咱們換干凈了就舒服了,別往心里去。”
待一切收拾妥當,馬敬額角已滲出汗珠。旁邊病床的陪護忍不住稱贊:“這護士真是太好了!一點不嫌棄,比親人還貼心!”李爹爹看著馬敬,眼眶紅了,想說什么,卻被淚水堵住了喉嚨。
就這樣,馬敬陪著李爹爹走過了三個月。盡管醫(yī)護人員拼盡全力,李爹爹的病情還是逐漸加重。彌留之際,他意識模糊,嘴里卻斷斷續(xù)續(xù)地念著:“謝謝護士長……謝謝護士們……”突然,他費力地抬起手,指著柜子,示意老伴拿些錢,虛弱地說:“給……給姑娘們……買水果……”
這筆錢最終沒有收下,但李爹爹的心意,卻成了科室里最珍貴的認可。馬敬常說:“我們做的都是小事,但對患者來說,可能就是支撐他們的力量。” 而這份“小事”里藏著的,正是醫(yī)者最珍貴的仁心——不是親人,卻用行動詮釋了“勝似親人”的守護。

一縷橙香藏著最動人的醫(yī)患情
黃石市五醫(yī)院燒傷整形外科的診室里,消毒水的味道中總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橙香。這縷香氣,藏著李儒進醫(yī)生與患者李艷(化名)跨越數年的溫暖故事。
李艷18歲那年,一場意外讓她從此與輪椅為伴,高位截癱的命運更讓壓瘡成為了她揮之不去的夢魘。在輾轉多家醫(yī)院后,母親帶著她找到了市五醫(yī)院燒傷外科李儒進醫(yī)生。初見時,李艷的壓瘡已嚴重感染,連坐起身都成了奢望。
李儒進沒有絲毫猶豫,精心制定治療方案,從清創(chuàng)換藥到康復指導,每一個細節(jié)都細致入微。母親常說:“李醫(yī)生不僅治好了孩子的病,更給了我們活下去的底氣。”在李醫(yī)生的照料下,李艷的壓瘡漸漸愈合,久違的笑容也重新回到了她的臉上。那些年,母女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在診室,李醫(yī)生的診室,成了她們心中最安心的港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更讓李艷崩潰的是,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母親不幸離世。從那以后,她就被接到了丈夫的家鄉(xiāng),可當地的條件有限,缺乏專業(yè)護理的她壓瘡再次復發(fā)并且越來越嚴重,潰爛的傷口不斷流膿,疼痛日夜折磨著她,而家庭的經濟壓力更是讓這個本就艱難的家雪上加霜。李艷丈夫家里以種橙子為生,可豐收的橙子卻因銷路不暢積壓在倉庫,看著滿院的橙子,李艷紅滿心絕望。
李儒進在回訪時得知了李艷的困境。電話那頭,她的聲音帶著哽咽,李醫(yī)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掛了電話,李醫(yī)生立刻行動起來,他先是在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里推廣李艷家的橙子,詳細介紹橙子的品質和她的情況,還附上了購買方式。
科室里的同事們得知后,也紛紛幫忙轉發(fā),一時間,“助癱瘓患者賣橙”的消息在醫(yī)院傳開了,在李儒進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李艷的遭遇,愛心訂單源源不斷地涌來。積壓的橙子漸漸賣出,家里的經濟壓力得到了緩解,更讓李艷感動的是,李儒進還為她安排好了回黃石治療的事宜,制定了詳細的治療計劃。
當李艷再次回到市五醫(yī)院燒傷整形外科的診室時,她緊緊握住了李醫(yī)生的手,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李醫(yī)生,要是沒有你,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李儒進笑著拍了拍她的手:“別客氣,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好好治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如今,李艷的壓瘡在李儒進的治療下逐漸好轉,而那縷橙香,也成了診室里最特別的味道。它不僅見證著一位醫(yī)生的仁心,更承載著一份跨越困境的溫暖與希望,在歲月中靜靜流淌,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