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陽(右二)引導來訪的人大代表參觀新建的員工食堂。馬大軍 攝
年終歲尾,寒潮頻頻來襲。2018年的12月27日,天氣陰沉,北風凜冽,氣溫直逼0攝氏度,但荊門市珍味坊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陽的心里卻暖意融融。面對前來走訪的漳河新區、漳河鎮人大代表,楊陽父子倆喜笑顏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原來,經過市、新區、鎮三級人大代表多方協調和努力,困擾企業發展的污水處理問題得到解決。2018年7月份,企業的污水處理廠項目通過環評。11月份,該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被納入所在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獲得專項資金26萬元。目前,該項目正在新區財政局進行財評。預計2019年1月動工建設,2019年3月可以交付使用。
污水處理問題,僅是新區三級人大代表為珍味坊公司解決的困難之一。2018年“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中,新區三級人大代表還收集到困擾該企業發展的另外兩大困難——企業二期廠房用地手續難辦和交通出行不便。
對此,新區、鎮人大代表和卻集片代表小組兩次到企業走訪,就有關問題專門向新區人大作了報告。7月6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劍帶領新區、漳河鎮人大負責人,來到企業實地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以及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8月3日,新區人大聯絡組組長高東杰、管委會副主任程樹平,帶領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及漳河鎮負責人來到泉洼村,就企業污水處理、廠房建設等問題召開了現場辦公會。截至目前, 企業二期發展項目環評報告已獲批復,廠房用地出讓手續正在新區國土部門辦理之中,員工休息室、食堂等附屬屋已建成投入使用。另外,公司門前的道路也修通了,3.5米寬的水泥路一直接到不遠處的西外環,大大方便了公司生產經營。
荊門市珍味坊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無公害蔬菜為主要原料生產系列酸粉子的食品加工企業。2017年初,經過新區、鎮人大部門牽線搭橋,企業在漳河新區泉洼村安家落戶。
企業負責人楊陽1988年出生,是一個先天性肢體二級殘疾的未婚青年,2007年開始自主創業,做起了“酸粉子”這一特色食品。從創業之初的一個人、一輛殘疾電動車、一間10平方米的小型作坊,發展到現在成為擁有一定規模的小型企業,楊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如今,公司生產規模已達到年產各種酸粉子100噸,產品供不應求,年實現銷售收入120多萬元。
吃水不忘掘井人。自落戶泉洼村以來,楊陽和他的公司始終不忘初心,積極回報社會,帶動全村精準脫貧和產業發展。
為帶動農民增收,2017年5月,公司領銜成立了荊門市漳河新區泉洼珍味坊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2018年,合作社組織貧困戶外出學習南瓜種植技術,并以每斤0.35元的保底價與6戶貧困戶簽訂了產品回收協議,貧困戶戶平增收3000元。2019年,公司將支持泉洼村貧困戶繼續擴大南瓜種植規模,讓荒山荒坡變廢為寶,助力全村精準脫貧。同時,企業還積極吸納泉洼及周邊村莊的婦女、殘疾人等勞動力,增加他們的務工收入。目前,企業常年用工10多人,旺季有30余人參加生產,其中殘疾人有10余人,充分發揮了一個脫貧企業的幫扶帶動作用。(記者 馬大軍 通訊員 何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