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化荊州李埠水上加油站。記者鄭一鳴 攝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鄭一鳴、通訊員王志東、熊海、金多)在長江荊州段,有一座中石化荊州李埠水上加油站,猶如一顆璀璨的水上明珠,被過往航船親切地稱呼為荊江上的“燈塔”。
據悉,該站2019年1-5月已達到0.9萬噸,堪稱荊江段的水上第一站。這背后,離不開該站女站長文珍。1972年出生的她用心做事、真情待人,加油站年銷售油品由2013年5月16日搬遷來的零開始,逐年攀升到如今的上萬噸。6月19日,記者來到李埠水上加油站,見到了這位“燈塔的女主人”。

女站長文珍給加油船只確認加油數量。記者鄭一鳴 攝
有求必應的“文珍姐”
5月30日19時許,一艘貨船緩緩停靠在荊州李埠水上加油站的加油躉船旁。船剛停穩,兩名船員迫不急待地跳上躉船。“文站長,快送我們去火車站,晚8點的車票”。“好,正等著你們呢,馬上出發!”急行到岸邊,文珍啟動私家車,趕忙送船員們趕住車站。
文珍說,送船員去火車站、去城區辦事,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了,有時一天要來回跑幾趟,只要客戶有需要、有困難,她都會盡力幫助。
前不久的一天,天降大雨,一艘貨輪的副發動機發生故障,停靠在李埠水上加油站無法安全繼航。維修副發動機需要更換一種異形螺絲配件,文珍帶著客戶找遍了整個荊州城區的船機配件市場,最后文珍靈機一動,到配件加工廠現加工了幾個異形螺絲,才及時化解了客戶的燃眉之急。
文珍和員工們還經常化身“快遞小哥”,到附近城鎮幫助船員們代購蔬菜等生活物資。

文珍和同事協力完成加油工作。記者鄭一鳴 攝
李埠水上站岸上是大片蔬菜農田,經常有大量的蘿卜丟棄在田間腐爛。文珍看到后覺得很浪費,征得村民同意后,她帶領員工將這些蘿卜撿到站里,閑暇時晾曬成蘿卜干。這些蘿卜干大部分都免費分享給了客戶。
“客戶就是李埠水上站的親人。”這是文珍一直堅持的服務理念。她有一套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客戶的船舶出航前,調度管理員往往會將船舶航行信息告訴文珍;文珍則在第一時間將加油站的地理位置、聯系電話告知船長;若船舶未在預定時間到達李埠水上加油站,文珍會主動聯系船長,了解航行狀況;當船舶加油離開后,文珍會及時將情況反饋給調度管理員,同時堅持給船長發送一條祝福短信。
文珍記不清每天要打多少通電話,只記得坐在辦公室講電話,一坐就是半天、甚至一整天時間。為及時與客戶聯系,除了使用加油站里的座機,她每天還要備上2塊手機電池。
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三,文珍都會守在站里,給每一位進站加油站客戶送上拜年福包,里面裝著方便面、餅干等“8大樣”。文珍說,8代表著吉福、興旺。
文珍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客戶高度認可。“我印象最深的那一次,給了我好大的驚喜和感動。”文珍說。
今年1月30日,正值農歷臘月25日,文珍專程趕到南京拜訪一位大客戶。剛被客戶接進公司,一大把鮮花突然出現在文珍面前,客戶公司的十多名員工排成兩列,齊齊鼓掌歡迎。突如其來的隆重歡迎儀式,讓經常走南闖北維護的文珍,一下子愣住了。
“終于看到文珍姐了,您是我見過加油站服務最好的。”客戶李隊長表示。“6年來,我們站的銷量逐年增長,一方面是我的努力得到了客戶的認可。”文珍說。

不讓一滴污油排入長江。記者鄭一鳴 攝
環保達人“文珍姐”
在荊州李埠水上加油站,隨處可見打撈網等工具。“2017年以前,只要上游的長江支流放水,成片水葫蘆就會沿江鋪天蓋地沖刷而下,源源不斷。”文珍介紹說,“這些水葫蘆厚度接近2米,堆積在加油站進站通道上游,嚴重影響船舶及電纜線安全。”
“我們每天早上6點到深夜11點,都在打撈水葫蘆,每次至少要辛苦半個月,才能讓水面重見天日。” 加油員高平華回憶著當時的情景,“實施長江大保護后,長江支流進行了清理疏導,自2018年開始,漂下來水葫蘆就逐漸減少了。”

文珍示意以前與水葫蘆“作戰”的地方。記者鄭一鳴 攝
如今,一江清水東流,荊州李埠水上加油站再也不用與水葫蘆“作戰”了。但員工們只要發現躉船旁的江面上漂來浮萍、垃圾等物,都會隨手打撈起來。大家都說,保護母親河,人人有責。
為了不讓一滴污水、一滴污油排入長江,文珍還成為荊江沿岸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沿岸的眾多躉船里,文珍創造了三個第一:第一家使用污水處理系統、第一家將生活污水送到專業公司檢測、第一家將檢測合格的生活污水用于農田灌溉。

專業船舶前來回收垃圾和污油。記者鄭一鳴 攝
早在2014年,文珍發現躉船上配有污水處理裝置,還是德國進口設備,她把供貨廠家喊來3次,親自拜師學藝,學會了使用這套環保設備。自此,荊州李埠水上加油站的生活污水都會進行殺菌、消毒、紫外線、粉碎等凈化處理。
2018年10月,文珍看到有人在長江邊提取水樣,原來是武漢的一家水樣檢測公司正在檢測長江水質。她主動向公司打報告,申請了1900元,將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送到這家公司,經過專業檢測,水質完全達標。

文珍向記者介紹污水處理裝置。記者鄭一鳴 攝
隨后,文珍拿著水質檢測報告,專程咨詢了荊州市長江海事局,又請鄰近的龍洲村開具了證明材料,允許她們將經過凈化處理、水質完全達標的生活污水,用管線排放到岸上農田里用于灌溉。
為了防范油污,文珍每次收發油品時,不僅要放好圍油欄,還會在各閥門接口處、各條管線下面放上接油盒、鋪上吸油氈,防止可能出現的滲油滴到甲板上、流入長江里。這些吸油氈、以及含有油污的生活用水、生活垃圾,她都交給了長江上有資質的、專門回收垃圾污水的專業船舶進行處理。
對于日常的生活垃圾,員工們下班時,都會隨手提到岸上15分鐘路程外的龍洲村垃圾池里。

溫馨的李埠水上加油站生活區。記者鄭一鳴 攝
事事較真的“文珍姐”
踏上荊州李埠水上加油站的躉船,只見甲板上窗明幾亮,物件擺放整齊有序。打開抽屜,一個個格子里,物品分類存放。
“文珍姐是個格子控,不論什么時候,她都事事較真,追求完美,”高平華說,“就連日常文件、檢測證書,她都要用文件夾,一個個按時間順序裝進袋子里。”

干凈整潔的加油站宿舍。記者鄭一鳴 攝
荊州地方海事局到荊州李埠水上加油站例行檢查時,連連稱贊,表示將組織工作人員專程來學習規范管理。
文珍說,不論做什么事,她都以身作則。為了讓員工們的宿舍干凈整潔,她一間間房子、一個個柜子進行整理,然后對員工們說,以后就按這個標準保持。
每當桶裝潤滑油到貨時,她都帶著員工把每桶重達170公斤的潤滑油鐵桐,用螞蟻搬家的方式,一次次地運送到躉船上,每次到貨至少100桶,至少要運送15趟。

中石化荊州李埠水上加油站。記者鄭一鳴 攝
文珍笑著說,把潤滑油搬上躉船,需經歷四個步驟。貨車只能把潤滑油拖到村里,進不了長江岸邊,她們需要一桶桶地卸到三輪車上,再拖到江邊的小渡口,然后用小船運到躉船邊,最后抬上躉船擺放好。一趟至少要花半小時,人也特別累,但文珍總是沖在前面,時間長了,員工也沒有怨言了。
這些年來,文珍年年都是公司的先進。中石化銷售企業綠色環保基層先進個人、湖北石油最美石油人、湖北石油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湖北石油金牌女職工標兵、湖北石油水上公司先進站長、荊州區交通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見證了她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