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范非法集資公益講座走進宗關街新合社區 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10種“投資”“理財”項目務必警惕
武漢市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指揮部提醒廣大市民,除了以上6種“新馬甲”之外,以下10種“投資”“理財”項目,千萬不要盲目投資。
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等為幌子的;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幌子的;以私募入股、合伙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登記的;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以“扶貧”“慈善”“互助”等為幌子的;在街頭、商超發放廣告的;以組織考察、旅游、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7大方法可識破非法集資
武漢市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指揮部提醒廣大市民,無論不法分子多么狡猾,也無論換成什么馬甲,都會表現出以下4個特征:即未經有關監管部門依法批準,違規向社會募集資金;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集資目的;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
掌握以下7大方法,市民可識別出破綻,避免財產損失。
核實工商登記。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工商登記資料,查明相關企業是否是經過法定程序注冊登記的合法企業。如果主體身份不合法、不真實,則是欺詐。
看投資回報。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產品的回報率是否過高,多數情況下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就是投資陷阱。根據法律規定,民間借貸的年利率超過24%不受法律保護。
核查相關信息。通過政府主(監)管部門網站,查詢相關企業是不是經過國家批準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發行公司股票、債券,是不是國家規定的股權交易場所等,如果不具備發行、銷售股票、出售金融產品以及開展存貸款業務的主體資格而發行公司股票、債券,就涉嫌非法集資。如不法分子以“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產權經紀公司”等名義,推銷所謂即將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可通過政府網站查閱是否已經批準發行等。
是否陽光操作。很多非法集資行為具有隱蔽性,通過親戚朋友互相介紹,再發展下線,形成一個吸收資金的網絡,不簽訂正規合同,也不開具憑據,承諾返利,但不履行承諾;或編制所謂“好項目”不敢在市面上公開出售,而在地下操作,誘惑群眾購買。廣大市民投資理財一定要堅持陽光操作,購買那些在市場上公開發售的理財產品,千萬不可參與“黑市交易”。
了解投資的資金去向。正規的投資項目都清楚地說明吸收資金的用途,投資者也能夠了解自身的錢投出去到底干了什么。而非法集資吸收的資金,存入資金者很難知道其投資的錢干了什么,不知去向。
關注、查詢媒體報道。一些影響較大的非法集資犯罪,相關媒體多會進行報道,要通過媒體和互聯網資源,搜索查詢相關企業違法犯罪記錄,防止不法分子異地重犯。
咨詢法律相關專業人士。對親朋好友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要多與懂行的朋友和專業人士商量,審慎決策。
鏈接>>>
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
去年年初以來,為提高廣大市民防范和識別非法集資的意識和能力,武漢市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與武漢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主辦了近百場“防范非法集資公益講座”,從律師界和金融界招募了多名公益講師,深入社區、工廠、農村、高校等區域,大力宣傳和普及防范非法集資的知識。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依然有一些市民有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參與非法集資后造成的損失,政府會“兜底”。
長江公益律師團律師、防范非法集資公益講座講師、武漢典恒律師事務所律師陳亮說,根據法律規定,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所形成的債務和風險,不得轉嫁給未參與非法集資活動的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單位。在取締非法集資活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只負責組織協調工作。如果有市民不小心掉入非法集資的陷阱,一定要依法理性維權。
(長江日報記者梅丹)
6種非法集資“新馬甲”請看清
當前,非法集資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大案要案頻發,繼續向新領域、新業態蔓延,武漢市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指揮部提醒,請廣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識,高度警惕六種非法集資的“新馬甲”和十種“投資”“理財”項目。市民可以通過牢記非法集資四大特征和七種識別方法,識破非法集資,保管好自己的血汗錢。
1
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
非融資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
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發售虛假的理財產品,二是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
3
打著境外投資、高新技術開發旗號非法集資
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群眾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后關閉網站,攜款逃匿。
4
以“養老”的旗號誘騙老年群體投資資金
有兩個突出的形式:一是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二是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的方式,引誘老年群眾投資資金。
5
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
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紀念幣、紀念鈔、郵票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時間后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然后卷款潛逃。
6
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
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