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偉玲博士(右)向天下先農業合作社技術員演示手機移動端操作要點 長江日報記者戴東輝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肖梓熠 郭淞冰 蔡欣星 黃金)從地頭上采摘,到鄉廚炒制上桌,1小時內就能吃上“肉坨”的新鮮菜。5日,武漢天下先現代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迎來新年第一撥田間客人。市民吳智玲和家人對入口的美味贊不絕口。
其品嘗的原材料,可不是農戶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守”著種出來的。
“你瞧我怎么遠程指揮。”天下先現代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副總經理楊耀東坐在辦公室里掏出手機,從容點開一款APP。
大棚溫度、濕度,土壤溫度、濕度,棚內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參數一一顯示。二十幾個開關按鈕分別控制大棚的濕簾、遮陽網、風機等設施。
長江日報記者跟著楊耀東走到田里看看。果不其然,開關一響,風機葉片飛轉起來,“嗖嗖”的風卷進大棚。遮陽網隨著控制卷和舒,達到調節溫度的作用。
湖北省農科院袁偉玲博士是這里的技術顧問。她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大棚里暖暖和和,不僅蔬菜喜歡這環境,蔬菜病害也喜歡。用上“互聯網+”農業管理軟件,就能精準調節種植環境,省心。
“以前的農民,365天靠天收。現在的農民,靠互聯網思維,指尖上種菜!”袁偉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