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
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一,經過了罕見連續陰雨季的武漢,終于在陽光下迎來了吃蝦季。記者走訪了解到,因為天氣原因導致新蝦的成熟期推后,捕撈量也相應減少。往年在大年初十就陸續搶市開業的小龍蝦店,今年集體退出了“正月檔”,選擇在3月中旬陸續開市。
多數蝦館本月中旬后營業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漢口萬松園美食街,發現這里的多家小龍蝦館,都擺出了最近兩天開門營業的招牌。一家蝦店的工作人員稱,今年開業時間比往年稍晚,就是為了保證蝦的質量和供應。
在漢口臺北路的一家蝦館里,傍晚就開始燒起了油燜大蝦。負責人董先生稱,這家店已經經營了四年,每年都是正月初十到十五之間開張營業,今年第一次推遲到這么晚。
董先生說,往年為了搶市場、掙口碑,就會選擇在年沒過完時就開張,這樣也可以早些跟養殖戶簽訂采購合同,爭奪蝦源。可是今年春節后,罕見的糟糕天氣讓他們也沒了辦法:“大部分蝦子都沒有成熟,也不出洞。養殖戶也不愿意捕撈,只能推遲開業。”
在記者連日探訪的多家蝦館中,部分連鎖品牌的店在最近幾天陸續開業,更多的店則推遲到了本月中下旬。
海鮮市場里批發價高企
蝦館紛紛退出“正月檔”,販賣小龍蝦的批發商們也推遲了新蝦批量上市的時間。昨天上午,記者在華南海鮮市場里看到,只有少數幾家檔口擺出了小龍蝦,數量并不多,生意也略顯冷淡(如圖)。
批發商沈師傅告訴記者,往年到農歷二月時,很多農戶和中間商就已經把小龍蝦捕撈出水搶價,基本上每天不愁貨源來,但今年這時候明顯少了很多,蝦源很有限。
記者走訪一圈發現,6錢以上的蝦子最低也要76元一公斤,而規格最大的八九錢蝦,則要近100元一公斤,幾乎與去年春夏時節的最高價持平。
在白沙洲增益冷鏈市場,記者看到經營蝦蟹的門店幾乎都還沒正式營業。批發商楊道義告訴記者,要推遲到3月下旬才會批量出貨。
清明節后蝦子口感更好
省小龍蝦產業協會專家鄒開封介紹,當氣溫達到15℃上下,養殖的水溫達到12℃,小龍蝦才會自然出洞入水,可以開始捕撈。然而,今年從春節開始的持續低溫陰雨,遠未達到小龍蝦出水捕撈的氣候條件。
業內人士稱,一般正常氣候下,春節后就能達到接近小龍蝦出水的氣溫,只要對養殖的水環境進行一定的人工干預,就能讓去年的小龍蝦提前出洞入水,開始捕撈,但是今年的低溫很難這樣操作。
專家提醒,越冬蝦雖然營養價值與正常成熟的新蝦差不多,但在蝦的個頭、肉質和口感方面會稍遜一些。往年我省小龍蝦一般是從3月上旬開始就陸續出水,今年則至少要推遲到3月底,而真正好吃的小龍蝦則要等到清明節以后。“那時候的蝦價也會比現在回落不少,喜歡吃蝦的市民可以等一段時間,不僅實惠一些,味道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