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 徐光意)金秋十月,山河別樣紅。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鄖西段成為國慶假期的熱門“打卡地”。全國各地的游客循著紅色足跡,看文物訴崢嶸、聽故事憶初心、走長征歷史步道悟精神,在沉浸式紅色體驗中厚植家國情懷,為這個國慶假期烙下深刻而鮮明的“紅色印記”。

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多形態展示增強游客互動體驗。通訊員 徐光意 攝
10月1日,鄖西縣城關鎮王家坪村,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內游人如織。面對一幅幅定格崢嶸歲月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載奮斗歷程的革命文物,游客們駐足凝視、靜靜聆聽,在歷史細節中觸摸黨的百年奮斗足跡。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鄖西段)的重點展示園區,同時也是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民國防教育基地,該園創新運用聲光電技術、場景復原、電子沙盤、3D動畫等手段,讓紅色歷史“活”起來,極大增強了游客的互動體驗與情感共鳴。
“自開園以來,基地接待量持續攀升,月高峰期訪客超4萬人次,年均接待游客突破15萬人次。”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紀念園講解員劉君介紹,來訪人群中,既有各地黨員干部群眾前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也有師生組團開展愛國主義研學,紅色陣地的教育功能與社會價值不斷凸顯。

游客在關防鄉長征歷史步道體驗“長征”。通訊員 鄒景根 攝
鄖西是一片紅色熱土。1935年至1937年,紅25軍在鄂豫陜邊區浴血奮戰,以鄖西為核心區域創建革命根據地,歷經兩年八個月的艱苦斗爭,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重要貢獻。如今,這里留存著42處縣級以上紅色文物保護單位,紅25軍軍部舊址、中共鄂豫陜省委“鄖西會議”舊址等一批革命舊址,經修繕布展后向公眾開放,成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的重要載體。
國慶假期,紅色景點旅游持續“飄紅”。在關防鄉,紅25軍軍部舊址、紅25軍政治部舊址、223團政治處舊址以及長征歷史步道示范段等地,一批又一批游客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前行,在舊址中感悟初心,在步道上體悟長征精神,沉浸式的紅色體驗讓每一位來訪者都深受觸動。

關防鄉丁家坪村紅25軍223團政治處舊址。通訊員 鄒景根 攝
為讓紅色故事更生動、紅色精神更可感,鄖西縣還組織“紅聲嘹亮”宣講團,走進各革命舊址開展現場宣講。宣講員們用鮮活的細節、生動的語言,將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張紅軍傳單》背后的故事從史料中“喚醒”,讓游客在聆聽中讀懂革命先輩的信仰與擔當。“今天在紅25軍軍部舊址聽了紅色宣講,特別受教育,更明白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來自河南信陽的游客王夢哲說,這個假期,她和家人朋友循著紅25軍長征足跡來到鄖西,在紅色之旅中接受精神洗禮,覺得格外有意義。
今年是紅25軍長征勝利暨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國慶前夕,鄖西縣主動聯動鄂豫陜三省四縣,共同發布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將20余處紅色景點“串點成線”,打造出一條集革命教育、文化體驗、生態觀光于一體的特色旅游通道,讓紅色旅游成為跨區域聯動、傳承紅色精神的紐帶。

關防鄉紅色舊址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接受紅色教育。 通訊員 鄒景根 攝
紅色旅游從來不是簡單的“打卡”,而是一次與歷史的對話、一場精神的傳承。近年來,鄖西縣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鄖西段)建設為支點,持續探索紅色文化資源活化路徑——修繕保護革命舊址、打造精品旅游線路、開發特色紅色文創,一步步將紅色“流量”轉化為發展“留量”,讓紅色基因在行走中傳承,讓紅色旅游既“有看點”更“有內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