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馬俊凱 鄭語晨 黃松鶴)六秩奮進路,揚帆新征程。在喜迎建校60周年華誕之際,湖北醫藥學院于10月9日隆重舉行2025年人才工作大會,并發布首屆“湖醫藥科學家”“湖醫藥學者”名單。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羅杰作大會報告,全面總結人才工作成效,謀劃未來發展藍圖,吹響了加快建設高水平醫藥大學的奮進號角。

厚植人才沃土,構筑發展新高地
“十四五”期間,湖北醫藥學院人才工作邁出堅實步伐,取得顯著成效。黨管人才格局持續鞏固,學校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完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出臺10余項人才服務政策,年均投入人才發展經費超千萬元,高水平人才加速聚集。人才引育質量不斷提升,專任教師總數較“十三五”末增長60%,博士占比由“十三五”末34.4%提升至48.8%,新增省級及以上人才22人,人才項目總量破百,覆蓋全部省級類別。人才發展機制逐步優化,學校持續深化人事改革,服務人才發展,實施崗位聘用、教師分類管理和績效分配改革。教師職稱結構不斷優化,有效引導教師專注于教學與科研。人才支撐發展效能顯增,帶動學校學科晉位、科技進步、教學提質和校地協同產教融合。“十四五”期間,ESI學科全球排名臨床醫學進位至前2.2‰、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前1%;軟科醫藥類學科排名提升至29位,較2024年上升10位。高水平論文發表數量增加,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6項,獲批省市級各類科技成果獎近百項,獲批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成6門國家級一流課程。

實施精準施策,打好人才工作“組合拳”
2025年是學校“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更名大學”和“申博”攻堅的關鍵之年,學校確立2025年為“人才發展年”,實施了一系列精準引才、育才、用才舉措。在引才方面,開展全校人才大盤點,編制《人才質量分析報告》,精準識別人才需求缺口,設立國家級人才引進工作專班,上半年成功全職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1人,另以柔性引進方式吸引國家級人才(團隊)5個。在育才方面,出臺《戰略人才力量“特崗計劃”實施辦法》,設立“湖醫藥科學家”和“湖醫藥學者”兩類特崗,首批聘任“湖醫藥科學家”5名和“湖醫藥學者”2名。修訂《高層次人才引進管理辦法》,精準開展人才服務,打造“人才之家”、設立“人才門診”。

深化改革創新,譜寫人才強校新篇章
湖北醫藥學院成立于1965年,原名武漢醫學院鄖陽分院。經過多年發展,綜合排名穩步進位,辦學規模穩步擴大,學科實力穩步增強,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大力引進人才,打造十堰人才高地,履行大學職能,持續輸送醫藥專業人才,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助力地方生物醫藥產業。學校現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超、英國皇家麻醉學院院士馬大青兩位杰出校友。擁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國家級人才和創新團隊20個;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優秀青年社科人才等省級人才和創新團隊163個。學校制定落實《湖北醫藥學院關于鼓勵畢業生留堰就業創業工作實施方案》,同時,學校是湖北省開展醫學研究生教育最大的省屬院校,招生涉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醫學技術、藥學、護理學、公共衛生與管理等學科。

湖北醫藥學院作為湖北省和鄂豫渝陜毗鄰地區唯一獨立設置的西醫類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始終將人才工作置于發展的核心位置。近年來,學校高層次人才不斷匯集,人才磁場效應初顯。學校“不惜代價引人”,每年人才工作經費都在1000萬元以上。學校“不遺余力育人”,大力實施“教學名師培養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學校“不拘一格用人”,提拔一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走上重要崗位;推動一批人才走進企業車間、走上田間地頭;推薦一批人才到有關部委、省市政府部門掛職鍛煉。學校“不折不扣留人”,著力打好“政策牌”“服務牌”“平臺牌”。

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智力動能,為共同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