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柯勇)每年櫻桃文化旅游節期間,房縣城關鎮圍繞“賞櫻、采摘、研學”三大主題,打造一體化鄉村旅游體驗,年均吸引游客超過20萬人次,帶動餐飲、民宿等配套收入突破800萬元,逐步形成“以季促旅、以旅興產”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與此同時,三海“酒神灣”特色民宿持續升溫,節假日頻頻出現“一房難求”的火爆景象,高峰時段可同時接待70余名游客入住。民宿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暢通了本地農產品銷售渠道,也有效激活了周邊景區人氣……一批曾經“沉睡”的鄉村資源正煥發新生,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
資產“變現”——“高位嫁接”發新枝
“這是我們社區的蘭歐酒店、豆制品產業園……今年社區集體收入預計突破800萬元,三年內有望翻番。”日前,小西關社區干部向來訪鄰縣鄉鎮代表介紹盤活集體資產的成效。
資產有限,創新無限。城關鎮對社區(村)現有資產采取“能用則用、不用則售、不售則租、能融則融”的策略,集聚各類要素,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拓寬發展路徑,推動集體經濟多元發展。一方面,積極整合優化經營性資產,通過“招商引資+資產變現”或“自主經營+合作經營”等模式,社區(村)每年通過租金收入、入股經營等方式穩定獲取經營性收入。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蘭歐酒店、鵬坤汽車銷售維修中心、供銷購物廣場、閩航印刷廠等10余家小微企業,每年為集體增收116萬元。另一方面,推進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和集體股份合作制改革,累計發放紅利近200萬元,惠及股民545戶1147人,形成集體增收與居民分紅共贏的良好局面。同時,靈活運用金融工具,通過與多家銀行對接,采用授信、抵押貸款、資產融資等方式,持續為社區(村)資產注入金融“活水”。小西關社區成為全省首個獲得建設銀行授信的社區,首批400萬元授信貸款已發放到位。
資源“變活”——“搶位成長”開新花
八里村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整合閑置土地、房屋資源,發展櫻桃采摘園、農家樂,村集體收入新增100萬余元。三海村以黃酒小鎮建設為契機,成立集體資產運營公司,通過入股企業、租賃商鋪、承接文旅項目,村集體收入達150萬元。
為解決“無錢辦事、服務弱”難題,城關鎮對社區(村)舊辦公場所、校舍、廠房、荒坡閑地等閑置資源進行全面整合與盤活,通過建設市場、門面、廠房等設施,以自主經營或對外租賃等方式獲取租金與管理收益,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小西關社區通過打造供銷購物廣場、蘭歐酒店、瑞華農貿市場、二郎崗汽車產業園、西關商務中心等項目,盤活西關印象80余間門面房、“醉江月”黃酒館及小區安置房等資源,以市場化手段將閑置土地轉化為優質商務資產,每年通過租賃、入股等方式實現經營性收入超400萬元。社區還積極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運用EPC模式合作承建小西關快遞物流綜合樓項目,撬動社會資本3000多萬元。并通過“招商引資+資源變現”模式,先后引進鵬坤汽車銷售維修中心、凈松純凈水加工、閩航印刷廠等10余家小微企業入駐。下西關社區通過資源入股方式,每年為集體經濟新增收40萬元;東關社區通過自主與合作經營門面出租、白路集輸配送中心等項目,年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0萬元。老城、白土等社區(村)積極引進肯德基、瑞幸咖啡、挪瓦咖啡、鮮目錄壽司等一批品牌首店,有效激活老城商圈與國士廣場周邊商業氛圍,吸引大批年輕人前來打卡消費,有力地促進了集體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加強對被占用的土地、被抵押的商鋪等流失資源,通過法律手段逐步恢復資產完整性。
資金“變錢”——“拔節生長”結新果
“以社區(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股東,將‘三資’資金注入鎮投公司,獲取特許經營權,建設大型停車場、國風廣場,預計10月投入使用,年收入有望突破300萬元。”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城關鎮黨委書記丁杰在全縣干部大講堂上介紹。
面對結余資金長期閑置、效益不高的問題,城關鎮創新思路,在黨組織引領下,科學使用項目資金,采取資金參股入股的模式,分紅獲利,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資金變股金,效益最大化。小西關社區以資金參股方式將“三資”資金注入鎮投公司,聯合開發小西關智慧停車場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2600余萬元,占地129.8畝,擬建設庫房、司機之家、維修車間、公廁等共計7941.75平方米,道路及車位用地43721.4平方米,綠化用地9604.49平方米,規劃停車位295個。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南寧路、吉甫路、唐城路等主干道貨車停放難題,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同時,創新推出“社區黨委+合作社+集體公司”發展模式,以社區為單位統一成立村級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由社區(村)黨組織領辦,實現對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統一調配與規范管理。小西關社區注冊成立十堰市房縣民升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已熟練承接物業管理、家政保潔、房屋及場地出租等服務類項目,在增加集體收入的同時,有效帶動轄區居民就業增收。
“成把的筷子折不斷”,這是集體的力量,也是黨建引領的生動體現。城關鎮發將繼續發揮財政扶持資金“酵母”作用,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喚醒沉睡資源、用活各類資金,綜合運用整合財政投入、撬動金融投入、吸納社會投入、引導群眾自主投入等方式,力爭在3—5年內實現1個社區(村)集體經濟突破1000萬元、2個社區突破500萬元、10個社區(村)突破200萬元,其他社區(村)全部突破100萬元,真正實現“有錢辦事、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