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睿瓊 董樣樣)10月中旬,“筆潤竹山·文承庸風”2025年秋季文學創作培訓活動在竹山一中報告廳舉行,近300名作家和一中師生齊聚,開啟文學探尋之旅。

“筆潤竹山·文承庸風”2025年秋季文學創作培訓活動舉行。通訊員供圖
竹山人曾飽受水土流失之苦,踏上水土保持征程,讓生態環境重煥生機。如今,竹山縣天然森林是寶藏,廣袤林海中古木參天,金絲猴跳躍、紅腹錦雞起舞。果園與生態林承載著農民豐收的喜悅,繪就鄉村振興畫卷。這里還是眾多珍稀動植物的家園、調節氣候與涵養水源的天然屏障,竹山人守護生態平衡,鐫刻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密碼。
竹山是文人墨客心馳神往地之一,從《詩經》“竹苞松茂”的贊美,到歷代文人對山水風情的描繪,這些文學作品成為竹山文化的重要象征,文學薪火代代相傳??h文聯主席操儒舜稱,將文學課堂引入校園,是為年輕一代播撒文學種子。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熊應標,市作協主席操建華也強調,文學是精神瑰寶,更是“振興縣中”、推動地方文化發展的支撐。
活動現場,“筆潤竹山·文承庸風”背景板彰顯著文學盛會的使命。全十堰市作家代表滿懷熱愛與期待而來,一中學生們也興奮好奇這文學養分。

《大武漢》主編、中國作協會員鄭因授課。通訊員供圖
培訓會上,《大武漢》主編、中國作協會員鄭因以《閱讀與文學創作》為題,結合自身創作經驗,剖析小說、散文的情感層次與敘事張力。她指出閱讀是創作基石,鼓勵學員多讀不同類型書籍,豐富知識儲備。她還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突破創作瓶頸的經歷,大量閱讀經典后,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得到提升。

《中國報告文學》特聘作家、《散文選刊》簽約作家王建生授課。通訊員供圖
《中國報告文學》特聘作家、《散文選刊》簽約作家王建生聚焦散文與報告文學,用自己作品《大明湖賞柳》《一條路四十年》《天地豐碑》的創作經歷,解析“于平凡處見真章”的寫作秘訣。他認為生活處處有素材,要從中挖掘素材,關鍵要善于發現、找到亮點,真實細膩的描寫。報告文學需真實反映事實,兼具文學性與思想性,寫好作品關鍵是投入真感情。
兩位專家講解深入淺出,如鑰匙般為學員打開創作新大門??h作協會員周俊感慨,講座解決了她寫作的困惑,讓她對創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采風中,劉家山“竹山書房”書香四溢,藏書豐富、環境優雅,是讀書寫作的理想之地。年輕作家小李挑選關于竹山歷史文化的書籍,想用畫筆傳遞竹山之美。書畫院里,畫家們描繪著竹山的山水人文,展現獨特魅力?!扒ЮC花海”五彩斑斕,作家們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一位女作家在花叢中起舞,稱要將美好瞬間寫進作品。不遠處,情侶拍照留念,作家們被溫馨一幕打動,紛紛記錄。上庸文化博覽園是展示上庸歷史文化的博物館,陳列著大量文物和歷史資料,通過多種形式展現上庸發展歷程與文化底蘊。歷史愛好者不斷提問,稱參觀對寫歷史題材作品很有幫助。
傍晚,采風團參觀三盛大院并交流。這座百年老宅院建筑風格獨特、保存完好,曾是上庸鎮商業中心,如今仍散發魅力。上庸鎮黨委書記李容介紹,近年來,上庸鎮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改善村民生活條件,注重文化傳承保護,打造文化旅游景點,吸引眾多游客??h政協原主席、作協會員唐澤斌講述上庸鎮移民變遷史,一個家庭背井離鄉、艱苦奮斗重建家園的故事讓作家們深受感動,認識到鄉土情懷的重要性。從書香到墨韻,從花海絢爛到千年歷史,作家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省作協會員袁斌稱,采風讓他對腳下土地有了全新感知,創作沖動油然而生。
縣文聯主席操儒舜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文學創作培訓,更是鄉土情懷的凝聚。他鼓勵作家將所見所感轉化為有筋骨、有溫度、有竹山印記的精品力作,用文學為竹山的歷史文化、山水詩意和時代精神放歌。
湖北省竹山縣以文學為筆,在校園播撒希望種子,孕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變革。未來,竹山將加大文學與文旅融合力度,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一方面,繼續舉辦各類文學創作培訓活動,邀請文學名家講學授課,提高本地作家和愛好者創作水平,提供良好創作環境與交流平臺,激發創作靈感;另一方面,將優秀文學作品轉化為文旅資源,吸引更多游客關注竹山、了解竹山,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感受竹山的文學魅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