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唐姝婷)為發(fā)揮名師工作室輻射引領作用,推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11月4日,呂洋小學名師工作室組織骨干教師開展同課異構教學送教活動。十堰市東風第一小學常虹老師、東風 21 小學張李博老師,以扎實功底與創(chuàng)新設計,呈現(xiàn)兩場精彩語文課堂,讓經典課文在教學思路碰撞中煥新活力。

活動現(xiàn)場。通訊員 供圖
大單元架構筑根基,AI 賦能啟新思——常虹老師的“高效課堂”
常虹老師以大單元教學為核心,開篇便梳理單元核心目標,精準定位“感受圓明園輝煌與毀滅之痛,樹立文化保護意識” 的重難點。她借助 AI 技術,用動態(tài)課件直觀呈現(xiàn)圓明園布局與建筑特色,將文字轉化為視覺畫面,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讓學生沉浸式走進課文情境。
課堂上,“感受昔日輝煌”“體會被毀之痛”“亮出理性聲音”等活動依次展開。學生在小組合作、情景朗讀、觀點辯論中積極參與,既掌握課文內容,更深化對“輝煌與毀滅”的認知,體會文字背后的民族情感,實現(xiàn)“以學為中心”的高效課堂構建。
文物線索牽全篇,任務驅動促思辨——張李博老師的“深度課堂”
東風21小學張李博老師另辟蹊徑,以流失海外的“金甌永固杯”為線索,注入文化底蘊與情感張力。課堂伊始,她展示文物圖片與歷史背景,創(chuàng)設“文物尋根”情景,讓學生產生“跟隨文物回到圓明園” 的代入感,自然開啟課文探索。
教學中,張老師以“尋文物淵源 — 析毀滅真相 — 思文化傳承” 的遞進式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同時,她補充圓明園復原影像、文物流失分析報告、文物追索案例等資料,助力學生整合信息、分析問題,既提升邏輯能力,更讓學生在思辨中認識歷史教訓,樹立文化自信與責任擔當。
評課議課促提升,共研共思話成長
課后,呂洋小學名師工作室成員與參與教師開展評課議課活動。大家圍繞“大單元教學落地”“AI 技術課堂應用”“情景創(chuàng)設與文本解讀平衡”等話題交流:既肯定常虹老師對單元要素的精準把控、技術賦能的創(chuàng)新,也認可張李博老師以文物為線索的設計、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針對“AI 技術如何更好地服務情感體驗”“任務難度梯度優(yōu)化”等細節(jié)提出建議。
參與教師表示,此次活動如“及時雨”,既感受教師的智慧,也為教學實踐打開新視野。未來,呂洋小學名師工作室將持續(xù)發(fā)揮引領作用,開展更多優(yōu)質交流活動,為教師成長搭臺,為教育質量提升注入動力,讓優(yōu)質教育種子在更廣土地扎根生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