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瑋 趙煜 李金蔓)秋風送爽,服務惠民。十堰市以“企業滿意、群眾舒心”為核心標尺,正書寫著一份兼具溫度與速度的營商環境新答卷。2025年以來,該市聚焦市場、法治、開放、政府服務、產業、社會生活六大關鍵維度,以《2025年持續改進提升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為總抓手,將“審批更少、效率更高、環境更優、成本更低、獲得感更強”的目標落地為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從政策紅利的精準送達,到政務服務的智慧升級,再到產業發展的全鏈賦能,讓優質營商環境成為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也成為企業扎根成長、群眾安居樂業的“定心丸”。
公平市場破壁壘,信用賦能樹標桿
以公平為基石破除市場壁壘,深化統一大市場建設。全面應用“公平競爭監督系統”,實時在線監測253個全市政策措施起草單位,開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質效提升行動,落實反壟斷和公平競爭審查“三書一函”制度,下發督促整改通知書 30份,依法制止糾正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市戰略,全市有效注冊商標40241件,新增湖北省優勢商標23件,新增數量位居全省第四,PCT國際專利申請量35件,同比增長66.67%,位居全省前列。
以信用為紐帶激活發展動能,全力打造區域信用建設標桿。深耕“信用十堰”品牌建設,通過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吸引21家金融機構入駐,上線181款專項金融產品,累計融資放款達1177億元,精準破解企業融資痛點。在28個重點領域推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模式,97%的行政聯合抽查均運用信用評價結果,讓監管更精準高效。憑借扎實的信用建設成效,十堰市城市信用指數位居全國地級市第67名、全省第一,1個案例獲評國家級優秀,10個案例獲省級表彰,竹山縣信用承諾創新實踐升級為全國統一行業規范《經營主體信用承諾實施指南》,為全國信用建設提供了“十堰經驗”。
公平有序、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持續激發市場內生動力,全市實有市場主體達53.7萬戶,新登記主體同比增長34.6%,市場創業創新熱情不斷高漲。
法治護航解難題,規范監管減負擔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更是企業穩健發展的堅實后盾。該市組織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明確12項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措施,全面規范涉企檢查與行政處罰行為,杜絕隨意執法、過度執法等問題。深化“一業一查”部門聯合監管模式,聯合抽查次數占比超90%,最大限度減少執法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全面排查2023年以來涉企行政執法突出問題線索325個,目前已完成整改247個,切實規范執法行為。
同時,著力打造“檢察護企”“堰警快辦”等服務品牌,依法依規為東風、馳田等車企辦理轉運臨牌60多萬張,精準解決企業實際需求。創新“173045”涉企案件速審機制,將平均審理時間從63.4天壓減至39.7天,大幅提升涉企糾紛化解效率。成立國內首家識別挽救中心,通過府院聯動幫助24家民企絕地重生、化解債務90億元,其中華昌達32天成功重整,創下全國上市公司重整標桿案例。在全省法治督察第三方評估中,該市位居前列。
開放合作拓空間,內外聯動促共贏
該市以深耕細作的韌勁開拓國內市場,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鏈接國際資源,全力暢通雙循環發展格局。
在對內開放方面,嚴格落實市場準入“全國一張清單”,持續深化“跨域通辦”改革,已與陜西西安、河南南陽等3省8市簽訂通辦協議,并與北京、廈門搭建“跨域通辦”線上專區,打破地域服務壁壘。
在對外開放方面,開展“百企出海拓市場行動”,梳理94個涵蓋汽車汽配、裝備制造、農產品等領域的境內外展會,組織58家企業參加廣交會、俄羅斯汽配展等14場國際重點展會;保稅物流中心(B型)已基本建成。實施“開放平臺攻堅行動”,在尼日利亞、伊朗等非洲、中東地區新建7個海外倉;印發《十堰聯動創新發展區2025年制度創新工作任務》,穩步推進湖北自貿區十堰聯動創新發展區建設。實施“外貿外資主體引育行動”,鼓勵企業布局海外生產研發基地,佳恒科技阿拉木圖組裝線已完成選址,預計2026年底建成投用。
智慧政務提效率,便民利企減跑腿
十堰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核心,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讓“精準助企、便捷利民”落地見效。全市設立128個標準化“高效辦成一件事”窗口,發布43個主題事項,通過統一標準、培訓與推進,累計辦件達12萬件。聚焦流程再造與系統優化,構建線上“零跑路”、線下“最多跑一次”服務體系,自主開發全省首個政務智能體,編制1175項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實現“市縣鄉村”四級標準統一;15項高頻業務“零材料”智能辦結,339項電子證照“秒級核驗”,38個政務驛站讓145項事項“就近可辦”。
針對企業需求,開展“施工許可輕松辦”等幫辦代辦服務,將施工許可18項、消防驗收7項納入“一次辦”清單;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集成12大類72項涉企服務,服務企業超3600次?!坝H清在線”平臺實現企業訴求在線直達、惠企政策在線兌付、政務服務在線落地、審批許可在線實現、服務績效在線評價五大功能,落實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發送政策短信33萬條,梳理2362項惠企政策并形成295項申報指南,已服務企業1633家、兌現資金超8400萬元。
產業生態增動能,控制成本激活力
構建“產業鏈緊密協作、創新鏈深度融合、要素鏈高效配置”的產業生態。聚焦“一主四優多支撐”體系,出臺《關于支持“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十堰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全力打造十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持續深化“雙百行動”,設立20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創建試點。汽車提鏈行動走進十堰、長江證券十堰投融資等60余場活動相繼舉行,3000余家企業現場對接。舉辦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專用車產業創新發展大會(2025),積極參與2025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交易會,現場交易整車37380臺。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構建“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高新技術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全市新增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1-9月,評價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007家、居全省第一方陣。省市自然科學聯合基金規模已擴充至1550萬元,全面超過全省其他6支省市聯合基金。
以控制成本為核心,緩解企業壓力、激發市場活力。近年來,隨著過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加之綠色金融、民營經濟等領域的系列政策相繼出臺,企業全生命周期制度成本持續降低,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66%,下降29個BP,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下降約0.4個百分點,單位GDP用電成本下降約3.03%,供地時間進一步縮短約5%。
深化重點領域“小切口”改革,推動營商環境“大提升”。今年省營商辦批準該市重點領域改革創新事項76個,涉及82個試點地區。其中國家部委試點3項、全國首創1項,省級試點8項。市專用車產業協同改革入選“2025中國產業營商環境先行典范案例”,十堰經開區稅務局“稅問智答”改革事項入選“2025年中國開發區營商環境百佳案例”,丹江口市“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一件事’改革”經驗做法在國家質量網推介。
宜居宜業聚人才,民生保障暖人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民生改善與企業發展需求緊密結合,通過持續優化宜居環境、精準強化民生保障,既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也為市場主體培育沃土,以“宜居宜業”的雙重優勢聚引人才、溫暖人心、招引企業。
教育資源供給持續擴容提質。今年秋季,全市新增學位13590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率超98%,義務教育教聯體實現100%全覆蓋,高層次人才子女入讀優質公辦中小學需求全數辦結,7個教聯體獲評省級示范,讓優質教育惠及更多家庭。
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升級。構建“一張網”智慧健康服務體系,出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方案,推動縣域醫共體醫務人員下沉幫扶,實現121個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7.5%,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十堰至寧波港鐵海聯運物流通道、十堰至陜西榆林白云石“捎腳運輸”班列先后開通,為該市要素流動再添“大動脈”,《十堰市物流樞紐(園區)空間和功能布局規劃》《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政策措施》系列政策精準發力,加快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項目,服務組建長江汽車供應鏈(十堰)公司、堰水進京供應鏈公司……一項項措施擲地有聲,現代化物流體系愈發完善。
營商環境是區域核心發展競爭力,更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展望未來,十堰市將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常抓不懈,以“店小二”精神做好服務、以“釘釘子”精神破解難題,持續擦亮“六大環境”建設招牌,全力打造近悅遠來的發展熱土,為服務全省發展大局注入十堰營商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