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馬婷婷)有從北京輾轉而來的偏癱患者,有從深圳飛抵的頭痛患者,有從太原趕來的慢性腹瀉病人……一根細如發絲的銀針,何以牽動全國各地患者跨省求醫?
原來,他們慕名前來都是為了尋找同一位醫生,十堰市車城工匠、十堰市人民醫院傳統中醫針灸科張發醫生,感受傳統針灸的神奇療效。

針灸治療。通訊員 供圖
立竿見影,療效成為最好的名片
來自北京的鄒先生,因高血壓導致丘腦出血,留下偏癱后遺癥近四年。輾轉多家醫院效果不彰,今年初,他抱著最后希望來到十堰。張發醫生通過“全經針刺法”疏通經絡,輔以補氣活血的中藥,僅七次針灸,鄒先生從輪椅站起,實現獨立行走。復診時,他熱淚盈眶,欲行跪謝,被張發一把扶住。
深圳的曲女士被神經性頭痛折磨50余年,痛楚發作時“每一根神經都像被充了氣”。她在十堰接受三次針灸后,持續半世紀的劇痛消失,至今未復發。山西的蔡先生慢性腹瀉二十余年,每天如廁五六次,生活備受困擾。張發診斷為“脾腎陽虛”,七次調理后,他便質恢復正常,腹痛消失,重獲生活自由。
這些病例,僅是十堰市人民醫院傳統中醫針灸科日常的縮影。從頑固性頭痛、中風偏癱,到帕金森、植物人促醒,甚至腫瘤并發癥,許多現代醫學難解的病癥,在這里通過針灸與中藥的結合,實現了令人驚嘆的療效。
療效破圈,十堰成為中醫求醫高地

針灸治療。通訊員 供圖
開科兩年來,該科室接診超5萬人次,其中三成以上為外省患者。北京、深圳、浙江、四川甚至海外……患者跨越山河而來,只為尋求那一針的“神奇”。診室內掛滿的錦旗,無聲訴說著一個個康復的故事:“10年帕金森改善”“42年橡皮腿消腫”“54年頭痛終結”……
從食道癌患者的吞咽功能重建,到腫瘤骨轉移的疼痛緩解,再到抑郁、失眠等心身疾病的調理,針灸的邊界在這里不斷拓展。“三伏貼+扶陽灸+除濕罐”等特色療法,也成為群眾“冬病夏治”的首選。
“患者跨省而來,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張發說。“針灸不是對抗疾病,而是幫助人體與自然達成和解。”在這間忙碌的診室里,生命的故事持續書寫,十堰市人民醫院傳統中醫針灸科,正用一根銀針,為無數患者找回康復的笑容。
專家推介:
張發:十堰市人民醫院傳統中醫針灸科創始人、張氏72絕針傳承人、鄂有絕活湖北省高技能人才獎獲得者、十堰市車城工匠、十堰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十堰市中醫藥適宜技術大賽針刺類獲獎者、十堰市人民醫院十大技術能手。
家傳第三代中醫,先后師承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心血管研究所長、岐黃學者、首都名醫 史大卓先生,國醫大師李佃貴先生。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導、傷寒論泰斗劉渡舟老先生弟子,全國名老中醫、養生堂講座教授陳明先生關門弟子。
擅長運用針灸、中藥、點穴調治各種疑難雜癥。特別在針藥治療頸肩腰腿痛、頭痛頭暈、失眠焦慮、冠心病、植物人昏迷狀態、顱內壓增高腦水腫、腦積水、中風偏癱、帕金森、老年癡呆、重癥肌無力、耳聾耳鳴、視神經萎縮近視、干眼癥、白內障、各型鼻炎咽炎;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牙痛、頑固性口腔潰瘍;咳嗽咳痰、哮喘、肺氣腫肺大泡、肺結節;膽腎結石、胃痛胃脹胃酸、萎縮性胃炎,腹痛腹瀉、痔瘡;蕁麻疹、濕疹;兒科扁桃體、腺樣體腫大急慢性咽炎、小兒斜視;女科痛經、帶下、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男科陽痿早泄等方面有獨到之處;在尿毒癥、腎衰竭的中醫治療,肝、甲狀腺、乳腺、子宮卵巢(囊腫、增生、結節)癌等疾病診治有獨特見解。
電話:0719-8637789、138 8680 4564
地址:十堰市人民醫院外科13樓→附樓9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