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記者跟隨天門市老促會的腳步
走進中共襄河、襄北地委舊址
舊址內陳列的
木床、桌椅、刀劍、馬鞍、油燈、石磨
等一件件老物件
無不述說著崢嶸歲月的抗戰史

年逾七旬的管理員、講解員朱顯金告訴我們:
抗日戰爭時期,革命先輩們在這里建立政權,開展武裝斗爭平匪患,與敵人浴血奮戰、寫下了不朽篇章。天門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就駐扎在夏家場朱新垸(今拖市鎮白土地村)老革命朱樹琮家,方圓不過百余平米。

崢嶸歲月垂青史
襄河屬漢江的區域性的別稱,一般泛指漢江中下游地區。
1942年10月,新四軍五師和鄂豫邊區黨委決定建立中共襄河地委、行政專署和軍分區,并在天門境內指揮了曾家灣至石家河等地的戰斗,扎穩了腳跟。1943年3月下旬,軍分區參謀長李人林率主力從泗港渡過襄河,挺進江陵三湖地區;同年5月,軍分區副政委方正平率軍挺進襄南,開辟擴大襄南抗日根據地,并向長江以南擴展,建立石公華等抗日根據地。襄河地委、行政專署和軍分區的建立,不僅擴大和鞏固了以天京潛為中心的各抗日根據地,而且對新四軍進軍襄南,開辟和擴大洪湖老蘇區,阻止日軍南下,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4年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為進一步加強襄河及長江沿岸各抗日根據地的領導,新四軍五師和鄂豫邊區委決定撤銷襄河地委、行政專署和軍分區,以襄河為界,建立襄南、襄北地委、行政專署和軍分區,襄北地委和天京潛縣黨政機關均設在朱樹琮住宅,轄天京潛等6縣、125個鄉,根據地面積7300平方公里。
當時,新四軍五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對襄北地委書記鄭紹文說:“襄北的主要任務,一是剿匪,二是剿匪,你們地委就是剿匪地委?!睘閷Ω斗嘶迹灞钡匚蛙姺謪^根據指示,派遣部分主力部隊在張港至多寶之間進行剿匪,在夏家場召開大會,鎮壓了10個罪大惡極的土匪頭目,同時組建了天北工委,進行了天北一帶的團山戰斗,殲滅了皂市至京山永興鎮之間的鄧明理部,使天京潛和襄北一帶根據地更加鞏固。

耕耘沃土展激情
中共襄河、襄北地委舊址,是天門唯一保存下來的抗日戰爭時期的地級以上機關舊址。
市委、市政府對于保護好這一重要的革命遺址非常重視,認真采納市老促會的建議,于2005年將其列入全市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建設。2006年,正式啟動舊址修繕工程,2009年8月竣工。修繕工程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尤其是市老促會的老領導、老同志,他們上省城、下基層、到科局、搞協調,為修建通往白土地的公路,為修繕遺址、布置陳列室,為村里發展產業,共籌資捐資150萬元。
多年來,拖市鎮委、鎮政府利用基地對廣大黨員干部和學生進行革命歷史、革命傳統、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教育,使之成為社會實踐教育課堂。9年來,共接納參觀、瞻仰的學生、黨員和干部群眾達5萬多人。

振興鄉村煥生機
夏家場主要包括白土地村、夏場村等村。新中國成立后,這里舊貌換新顏。
在白土地村,一棟棟小洋樓,一條條通村水泥路,是人民幸福安祥生活的寫照?!芭f址周圍原是白茫茫的蘆葦蕩,現在成了優質棉花、黃豆、小麥的種植沃土。”村黨支部書記陳厚平介紹,村里有不少人在外創業,他們創業成功不忘家鄉,紛紛捐資修路修渠,助力家鄉建設。
夏場村,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又是全省

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一眼望去,房前屋后,綠樹成蔭,道路整潔;文體廣場上,村民們健身鍛煉,呈現出一幅美麗和諧的景象。從2015年開始,夏場村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先后修建村級公路11.5公里,修繕橋梁13座,整治溝渠2.5公里,硬化過水涵洞315處,群眾生產生活更加方便;實施村莊“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先后栽植景觀樹7500多株,觀賞花卉1800平米,安裝路燈12盞,村莊靚麗整潔;新建4500平方米文體廣場,廣場舞、健身舞等文體活動豐富多彩。今年將投資20萬元對文體中心提檔升級,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村里新建2000平米村級農貿市場,集中300多戶商貿業主經營。今年村里還計劃發展香菇種植產業,推進畜禽養殖經營戶轉型發展。在新時代里,夏場村呈現蒸蒸日上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