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塑傳承人王啟新于“泥人王”村泥塑前館受贈《無陂不成鎮》_通訊員提供

右起裴高才于前川五小同特級教師鄧格枝、董文學座談_通訊員提供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張傳東、孫曉晨)近日,《無陂不成鎮》走進城鄉的千家農家書屋、大中小學學校、圖書館與木蘭文化生態旅游景區等,為千家萬戶送去特殊年貨。
作為首部解讀“無陂不成鎮”文化現象的專著,《無陂不成鎮》(全二冊)由作家裴高才主創,青年學者王鳳霞、作家張萍等參與合著,在文化卷中,作家裴高才引經據典,以散文的筆觸,深入淺出地對“無陂不成鎮”的歷史源流與文化特征進行了系統解讀。“一頭連著古老的楚魂,一頭通向生機勃勃的現實與未來”(樊星語)。
新年伊始,受贈圖書的臺灣著名文化學者、新黨主席郁慕明在給裴高才寄來的賀卡上寫道:“盤龍城的人文氣場,早在商代就已輻射到大河上下、大江南北,此乃‘無陂不成鎮’的早期文化源頭。”他還欣然潑墨揮毫寫下了“人文黃陂”四個大字以賀。時下,不僅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臺灣大學、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等海內外高校圖書館多有收藏,而且武漢城鄉的黃陂一中、黃陂二中、黃陂三中、實驗中學與漢口北高中,前川一小、前川五小、華師附屬恒大龍城小學等學校,均將《無陂不成鎮》為校本教材。元旦期間,位于盤龍城地區的華師附屬恒大龍城小學,由校長周輝帶領60名師生代表手持《無陂不成鎮》,專程前往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展了“知我盤龍城”研學活動。周輝現場介紹,“ 盤龍城文化是我們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我們首先在學校讓孩子們提前預習裴先生組織專家編纂的《無陂不成鎮˙盤龍城與盤龍文化》校本教材,研學旅行中通過體驗考古、尋訪古跡等,了解武漢的歷史,從而培養孩子們傳承傳統文化、熱愛家鄉的情結。”
《無陂不成鎮》人物卷收錄了百名古今中外享譽荊楚乃至海內外的代表人物。其中,首次將明道華、董文學等11名湖北省特級教師,董明、孫東林等5名全國道德模范列為傳主,頗受城鄉讀者關注。著名史學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嚴昌洪先生說:“作者從各種典籍中爬梳勾稽,搜集大量素材,精選了百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古今人物,作者筆下生花,讓歷史人物變得鮮活起來,充分地發揮了傳記的教育功能。可謂群星燦爛,光彩照人。”最近,繼《無陂不成鎮》在木蘭花鄉景區首發之后,該書又在木蘭山、云霧山等景區,圖書館、檔案館、公立與民營博物館等,與不同層面讀者互動。“泥人王”泥塑傳承人王啟新先生告訴筆者,他們已經將《無陂不成鎮》圖書分發給景區內場館,并將此書作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泥人王村、黃陂泥塑工藝館、臘像館等場館舉行系列文化活動的小禮物,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弘揚“無陂不成鎮”的文化精神。
據悉,武漢市黃陂區于元旦以來已經向630家農家書屋配送了《無陂不成鎮》一書。這也是繼《孝義感動中國》走進全國農家書屋之后,裴高才的人文作品再次走進農家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