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安花鼓的劇目與湖北省各路花鼓基本一致,尤其是與襄陽花鼓相似,其唱腔與襄陽花鼓幾乎是同樣風格。這是因為遠安花鼓的發祥地茍家埡與襄陽臨界,相互交流頻繁的緣故。遠安花鼓的唱腔可謂豐富多彩,優美動人。它分為主腔和彩腔兩類。主腔又分為陶腔,漢腔、南腔、四平四種,四平又分為上四平和中四平。主腔中,陶腔為當家腔。主腔屬板腔體,一般有起、正、腰、落四個板式,便于敘事敘情。彩腔是曲牌體,一般一戲一個曲牌,曲牌名就是戲名。《賣線子》、《繡荷包》、《瓜園會》就屬此類。遠安花鼓屬打鑼腔,無絲弦伴奏,演唱時,前臺唱,后臺合(幫腔),鑼鼓腰板。藝人唱戲注重報字,行腔帶襯詞,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頗受農民喜愛。
遠安花鼓的主腔中正板是主體,一般是上下句,不斷反復,多為十字句和七字句。十字句的節奏為“三、三、四”,七字句節奏為“二、二、三”。主要音型為“235”、“265··”。彩腔的句式有七字句、五字句或五字七字三字混合組成。彩腔不僅有襯詞,有時還有襯句,如“呀喝嗨嗨衣呀嗨”、“呀喝子喂喲喂喲喂喲”。遠安花鼓的表演,粗獷夸張,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在解放前,其表演已形成了粗略的系列:行、坐、立、做;手、眼、法、步都已定型。如行:正旦走“碎步”,彩旦走“搖步”,搖旦走“風浪步”;生角走“方步”,丑角走“課步子”、“排山步”、“拙步子”等。在坐功上,正生坐“滿月”,旦角坐“半月”。在做功上,有亮相、整發(整冠)、整衣、使扇等。在專題表演中有趕驢、繡花、吃瓜、劃船、挖田、吸水、打柴、燒香拜佛等。在舞臺調度上有圓場,內外荷花,穿“8”字,“走四門”等。在演員表演技法上有“云手”、“水袖”、“甩披發”、“抱背”、“板口條”、“攤一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