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應城頻道通訊員 王琦 陳邦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就是打后勤。
鎮域面積大、返鄉人口多、工農業參半的應城市郎君鎮,在死守陣地的同時,竭力探索完善物資配送體系,滿足群眾日常生活需求。
鮮有人知的是,郎君鎮助力決勝全盤的供給體系探索,歷經三次“PK”。



第一次 溫情PK冷硬
2月29日19時30分,郎君鎮魯大村的魯爹爹從村干部手中接過三袋沉甸甸的蔬菜,這是他前一日在村民微信群里下的訂單。
魯爹爹打開方便袋,仔細清點著蔬菜:生姜2斤、大蒜2斤、冬瓜2斤、黃瓜2斤、青椒2斤、西紅柿2斤、胡蘿卜4斤、白蘿卜4斤、土豆5斤、萵苣5斤。
清點完這10個品類的蔬菜后,魯爹爹用微信支付100元。
這樣的買菜場景近段時間在郎君鎮39個村出現過無數次,但起初時,群眾對鎮里物資配送是心存質疑的。
物資配送體系的誕生,源自郎君鎮防疫指揮部2月2日連夜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商會后下達的三條緊急作戰指令——第一條:繼1月25日實施村灣封路后,2月3日前查缺補漏,“封死”轄區內所有灣組道路,各村只保留一條村級應急通道;第二條:2月4日中午前關閉轄區內所有菜市場、超市、商店、小賣部;第三條:立即籌備成立鎮物資配送中心,建立鎮村統籌協調的物資配送體系。
三條指令要求“足不出戶、車不上路”。
群眾問:鎮里讓足不出戶,那日常生活所需誰負責?能供得上嗎?郎君鎮雖決意啟動物資配送體系,但具體怎么操作,并沒有一個章程。
怎么辦?
幾番唇槍舌劍,郎君鎮防疫指揮部達成初步意見:探索基本生活物資集中采購、統一配送上門機制,讓看似冷硬的指令溫情起來。
鎮防疫指揮部專班成員分頭給30多個村的支部書記通電話,征求物資配送意見,了解到群眾急需口罩、米面油氣等物資,但對物資配送仍持一定的觀望態度。
“得先做成第一單,再來具體解決問題。”大家隨即摸著石頭過河。
2月3日18時38分,鎮物資配送中心第一單大米、泡面等生活物資抵達楊樹村。該村村委會副主任龔會兵在鎮疫情防控微信群中給予“好評”:“感謝連夜為我村配送物資,品質好、價格低、送貨快,解了我村村民的燃眉之急!”
第一單之后,其他38個村不再觀望,紛紛列出需求清單。劉中村黨支部書記劉兵安在清單上這樣寫道:大米18包、衛生紙13提、食用油6桶……
15分鐘后,鎮物資配送中心聯絡員程江濤回復:“劉中村,你村物資已裝車出發,請在村卡口接收。”


第二次 套餐PK散裝
“天氣時好時壞,辛辛苦苦采購來,眼看著要放爛,這樣的菜給村里人送過去,不是找罵?”負責稱量計價的女同志邊哭邊對程江濤訴委屈。
2月6日,郎君鎮實行物資配送機制第4天,一些支節上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
最直觀的莫過于這位女同志所說:散裝配送模式下,村民們大多預訂耐放的蔬菜瓜果,再搭配少量新鮮不經放的蔬菜,這些菜不得不備又易損耗,而疫情期間又不忍心把這些損耗加在菜價里。
“當時物資配送工作剛起步,雖然做到了平價銷售,基本滿足了群眾需求,但零散代購和統一采購互相交織,配送成本高、配送壓力大。”協調物資配送的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楊雙輝說。
為此,鎮物資保障專班發生“爭論”。
“像市檢察院駐土橋村工作組為群眾代購非處方藥那樣,零散代購是有優勢的,流程少、周期快,群眾反響好。”
“生鮮散裝配送一定有損耗,賠錢的事恐怕誰也不會干!”
“大家伙兒天天從早忙到晚,累得都直不起腰了,有的菜你進了他不要,丟了又太可惜,眾口難調啊!”
碰撞出火花。“我們為啥不做‘套餐配送’?”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李華明說了他的想法:以農副產品為例,可以依托轄區內的海涵農業、云頂科技等農產品公司,重點圍繞分揀、打包,推出滿足各類人群需求的多種套餐,比如米面油套餐、調味品套餐、新鮮蔬菜套餐、肉蛋魚套餐、瓜果套餐和混合型套餐。
爭過即改,郎君鎮“一二三四”物資配送體系逐漸清晰:
——一個分揀打包中心,設在土橋村,該村毗鄰集鎮市場,轄區內基礎設施完備,有駕校、泵站等可用場地。
——兩條配送主路線,即貫穿郎君鎮的老白線、郎蔡路,這兩條鄉道可以將物資配送到全鎮39個村。
——鎮、村、灣三級物資配送員,鎮物資配送中心將物資配送至各村卡口,由村配送員分發至各灣配送員,再上門配送至各戶。
——四個物資配送小組,分別為米面油氣小組、蔬菜肉魚蛋小組、母嬰醫藥小組、其他生活必需品小組。


第三次 現在PK將來
經過不斷改良,配送體系逐漸契合群眾基本生活。
2月18日,袁集村萬爹爹求助鎮物資配送中心:“2個月的孫伢斷了奶粉,請你們想想辦法幫伢買到指定的奶粉。”
鎮物資配送中心當天就想方設法聯系到一家母嬰店,及時調配到指定的奶粉,并上門送給了萬爹爹。
“僅大米這一項物資,每天就要配送40000斤。我們積極動員轄區內的各大米廠,把倉庫里的優質大米都拿出來平價供應,切實做到了及時配送、物美價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新元說。
一個月以來,每天4臺大貨車、6臺小貨車同時轉運配送。配送行程日均600公里,配送物資量日均12噸,配送物資價值已達600多萬元……這是郎君鎮物資配送的細賬。
這一串串數字,真實還原全鎮35000多群眾宅家抗“疫”的日常,也記錄著整個體系運轉的不易。
一天,鎮物資配送中心在盤點時發現:衛生紙消耗量大,現有庫存報警。
“衛生紙跟米面糧油一樣重要,斷貨了怎么跟群眾交代?”程江濤輾轉打聽到城郊有一家倉庫里還有一批衛生紙,但倉庫門前的路被一人多高的彩鋼板擋住了,他一個人愣將一百多件衛生紙一件件舉過頭障礙物……回到家中,他的胳膊酸脹得抬不起來了。
一次次艱辛運轉中,程江濤也琢磨出一些物資配送的門道:物資質量好、配送上門快、各種品類齊、平價銷售省。“疫情一定會過去,物資配送可還大有文章做哩!”他說。
他認為,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之后,結合疫情防控期間鎮物資配送中心設在省級美麗鄉村土橋村的優勢,可以籌建一家標準化農副產品配送公司,圍繞“線上下單、優質套餐、上門服務”,培育農村新型農產品消費經濟。
近日,程江濤找到郎君鎮黨委書記陳曙東,提出自己的想法。陳曙東鄭重地在筆記本上記下并表示:要邊配送邊優化,不斷延長拓寬配送鏈條,做實做細疫情后勤保障工作。待到疫情過去,鎮黨委、政府將積極論證這一匯集戰時物資配送經驗的項目,甚至進一步將其打造成更高檔次的農旅養融合項目也未嘗不可。
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找準群眾需求痛點,創新管理模式,實現自我高效迭代,未來不遠,郎君物資配送體系前景可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