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實干辦好自己的事
——2018湖北邁向高質量發展述評之三
帶著一份超出預期的經濟答卷,明天,我們邁入嶄新的2019年。
如何牢牢扭住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推動湖北經濟行穩致遠?
改革只爭朝夕,奮斗起于方寸。12月29日閉幕的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發出動員令。
緊繃思想之弦,不松氣,不懈怠,做好萬全準備,付出百倍努力,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要當前的穩,更要長期的優
看外部環境,明年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看自身,我省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短板。區域發展不均衡,微觀市場主體活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營商環境需要持續優化,產業競爭力亟須提升。
撥開云霧見天日。
從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邏輯,研判經濟形勢,我們仍處在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從變化中發現機遇,從問題中看到空間,從短板中挖掘潛力;保持定力,扭住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立足湖北實情,創造性地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考驗著我們引領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的必由之路。省委指出,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高速增長階段積累的風險不斷釋放,出清“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以及去杠桿會帶來一定壓力,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必須壯士斷腕,新舊動能轉換需要企業作出調適。
從長遠來看,這個“陣痛”是“短痛”。今天不為“陣痛”付出代價,未來必將付出更大代價。
省社科院研究員姚莉說,經濟發展會出現“規模不經濟”的臨界點。
發展初期,投入一點資源,經濟就增長了;第二個階段需要大規模資本、設備投入。進入更高階段后,如果仍只是簡單追加資本、要素投入,因邊際效益遞減,將行至“規模不經濟”的臨界點。
放眼未來,湖北須保持戰略定力,以“短痛”化解“長痛”,守住“穩”的大局,堅定“進”的方向。
去年底,湖北三寧關停并拆除子公司宜昌田田化工,損失3.5億。陣痛換來的是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年底,在離長江岸線3.6公里外的枝江市姚家港化工產業園內,塔吊林立,工程車川流不息。正在興建的三寧化工60萬噸乙二醇項目負責人信心滿滿:“今年凈利潤有望超過14億元,創近年之最。”
保持戰略定力,跨過創新發展、動能轉換這道坎,湖北經濟就一定能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迎來更長遠的“優”。
奮力拼搏,一錘接著一錘敲
彩色聚合碳粉,是打印機、復印機常用的耗材。多年來,只有日本廠商能生產,進口價格奇高。
在武漢,一家名叫鼎龍控股的企業上陣了。通過技術攻關,鼎龍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彩色聚合碳粉。短短數年,成為彩色聚合碳粉國內唯一、全球規模最大生產商,在打印復印耗材細分領域一躍成為全球隱形冠軍,大幅降低了彩色聚合碳粉的價格,讓成千上萬用戶少掏腰包。
誠如鼎龍的自主創新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推動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辦好湖北自己的事。
辦好自己的事,緊盯重大戰略。國家實施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為我省經濟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抓住機遇,方能搭上快車。
華新水泥日前發布三季報: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32.68%和224.98%,主要源于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去產量、去產能,供求關系有所改善。
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之一——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讓華電集團湖北公司總經理劉強看到了新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為搬遷企業統一提供清潔的熱源,還能為企業降低成本。”
辦好自己的事,落實重大政策。政策紅利效應的集中釋放,打開了搶抓機遇的窗口期。2018年,我省在十大重點產業、服務業發展、縣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密集出臺數十項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將政策“含金量”轉化為獲得感,關鍵要抓好“最后一公里”的落細落實。“營商環境不僅是政策問題,也是細節問題,是企業所難、所需的問題。”湖北機場集團董事長陳輝認為。
高質量發展,說千道萬,還是要靠苦干實干。
圍繞項目投資、創新能力、消費升級、加快服務業發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這些保障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支撐,要一錘接著一錘敲。
今年7月,投資1億元的“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落戶武漢,在全國率先攻克了肺部這一目前傳統磁共振成像技術唯一無法觸及的人體盲區,成為肺癌等重大疾病早期診斷的新利器。“芯屏端網”產業集群格局的成形,使得湖北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中獲取了較大的區域甚至全球競爭優勢。
打好三大攻堅戰、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中部強大市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伴隨著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一大批項目將落地、開花,我省經濟發展必將迎來更亮麗的新一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廖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