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編者按
2018年,我們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經濟成績單。帶著新年的祝愿,我們踏上2019年新的征程。
2018年12月29日閉幕的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握五個原則,抓好六項重點任務,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湖北如何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如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如何打造中部強大市場?如何融合“五鏈”,厚植我省發展新優勢?本報今起推出“深讀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述評,進一步觀察形勢、明晰趨勢,一起拼搏,一起奮斗。
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這是全國形勢。
市場主體活力不強,產業競爭力不強,區域分化仍在持續。這是我省的突出矛盾和困難。
中央判斷: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機遇在哪里?如何抓機遇?
從長遠看當前,從短板中挖潛力
在黃石市下陸區,一條對接順豐國際物流樞紐項目的道路規劃好了,距離只有10公里。新年里,一個“買全球、賣全球”的夢想,在區委書記胡楚平的心中萌芽。
“通城的城鄉面貌、干部精氣神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充滿了信心。”通城縣縣委書記熊亞平在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電話采訪中表示。
“信心來源于成就和經驗。”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小組討論中,仙桃市代理市長余珂這樣看。
全省經濟運行基本面良好:湖北GDP已經連續7個季度穩定運行在7.5%到8%的中高速區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蓬勃發展,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積累增多。
然而,問題不容忽視。
除了更加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省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實體經濟發展不夠、產業結構不優、創新動能不強、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等等。“每萬人市場主體只有浙江的三分之二,產業新的增長點缺乏;第三產業占GDP比重46.6%,低于全國6.5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低于全國0.16個百分點,全要素生產率低于全國4個百分點左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只有江蘇的二分之一、北京的四分之一、廣東的五分之一左右。”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大家直面這一組“有缺陷”的數據。
“看待經濟形勢要從整體看、從全局看、從長遠看。問題,是短板、也是潛力,是弱項、也是空間。”省政府參事、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魏建國表示。
機遇,正在挑戰中。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判斷——
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可能產生不利影響,也會催生機遇。技術封鎖、貿易壁壘,將會倒逼科技創新、新興市場勃興,湖北作為中國市場腹地、內需前沿,近水樓臺。
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陣痛,也在萌生希望。出清“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沿江化工產業關搬轉改,動能轉換需要闖關。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定力,這些短期陣痛,就會解決“長痛”。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正是潛力所在。強縣域、強市州,振興鄉村,我省經濟將會實力大增。
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據此提出,全面用好重要戰略期,從變化中發現機遇,從問題中看到空間,從短板中挖掘潛力。
復雜形勢中,看到了什么機遇?
魏建國看到了鄉村振興的機遇。無論是擴內需,還是脫貧攻堅,改變提升農村“面子”和“里子”,鄉村振興戰略都將是巨大機遇。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顯著補齊湖北市場主體不足的短板。
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局局長張曙光看到了長江大保護的機遇。該公司在宜昌、九江、岳陽、蕪湖4個沿江城市開展試點,推進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等一批長江大保護先行先試項目實施落地,擬在漢注冊成立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熊亞平看到了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機遇。對于中小城市的市民來說,他們很難享受到優質的進口商品。借力首屆進博會,通城引進萬雅國際商貿城等一批外向型經濟重點項目,將為通城周邊區域帶來物美價廉的“洋商品”,也讓通城從內陸山區縣直接“通江達海”。“湖北傳統產業占比大,但換一個角度看,把‘舊’的東西進行改造升級,守住,再把‘新’的東西做強做大,湖北將迎來一個更有質量的明天。”魏建國說。
興山縣縣委書記汪小波認為,越是復雜的經濟形勢,越要有戰略定力。比如說,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大、周期長,短期內,政府稅收企業收益有限,但農家樂、客棧、土特產等可以迅速讓群眾增收。老百姓消費能力強了,經濟活力也提升了。“我們必須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如果僅僅從短期角度看,就容易被短期指標波動牽著鼻子走,一會兒喜一會兒憂。”魏建國表示。
創造性落實,方見真功夫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面對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結合實際,創造性落實指導思想和重點任務,將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尤其重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石軍偉認為,創造性落實,首先要找準主戰場和突破口。就湖北而言,就是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芯屏端網,將成為技術突破的主要發源地,具有引領性和核心競爭力。他建議,集中優勢資源,突破性地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啃到最后的都是硬骨頭。2019年,不少任務起點更高、難度更大,一些問題也更趨復雜,常規套路無法解決,必須要富于創造。
興山經驗便是例證。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8年,宜昌磷礦年度開采量控制在1000萬噸,這是自2016年以來宜昌連續3次下調這一約束性指標。興山縣“壯士斷腕”大幅壓減開采量,2018年磷礦開采量為240萬噸。每減少100萬噸磷礦開采量,企業損失利潤1億元,政府減少1億元稅收。綠水青山,正慢慢變成金山銀山。“我們以昭君村景區與昭君集鎮景觀融合和榛子黃糧鄉村振興試驗區建設為抓手,打造沿河生態文化觀光旅游目的地和高山四季生態休閑度假目的地。”汪小波介紹。
立足本縣,眼光卻投向了縣外,在縣外發展“飛地經濟”,推進區域協作和高質量發展。2018年,飛地經濟貢獻稅收超過1.5億元。“現代經濟強調區域協作,更高范圍調配資源,不是守著一畝三分地,市場在哪最高效,我們就去哪找市場。”汪小波認為。
面對新情況,面對新問題,要有新思路,要有新辦法。
熊亞平說,2018年,他去亞細亞陶瓷廠調研,得知該企業生產的陶瓷沒有從淄博、佛山這兩個出口更便利的基地出口,而是直接在通城出口。原來,企業選擇了從80公里外的湖南城陵磯新港,通江達海,物流成本低。這啟發了熊亞平:內陸地區走向開放前沿的絕好途徑——區域協作。
自己沒有財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就利用通城連通三省的優勢“借船出海”,和湖南岳陽城陵磯港、三荷機場簽訂協議,建立口岸、內陸進出口貿易直通機制。以前,通城企業從武漢、上海等地出口通關,每標箱流通成本達到2600至3600元;如今,從城陵磯新港區通關,每標箱流通成本僅1600元。
通道打通了,萬雅商貿城進來了,海外商品由此進入內陸腹地,輻射通城周邊多個中小城市。“在對表中央政策、對標最高水平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身特色的創造之路。”石軍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