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峽雙線五級船閘(資料圖) 林海 攝
中新網宜昌6月12日電 (記者 郭曉瑩)據湖北省宜昌市物流業發展中心12日消息,截至目前,宜昌市已開通國內多式聯運線路7條,預計2019年可分流三峽過閘運量約800萬噸,緩解三峽“腸梗阻”。

宜昌建成一批綠色港口(資料圖) 周星亮 攝
三峽大壩建成后改變了長江上游600多公里的航道條件,促進了長江上游水運發展。2018年三峽樞紐過貨量達到1.44億噸,遠超設計通過能力,上游港口規劃吞吐能力超3億噸,三峽運力“瓶頸”亟待突破。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三峽大壩所在地,也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長江經濟帶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東中西部物流樞紐在宜昌進行樞紐間高強度物流交換。
宜昌市物流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江華介紹,宜昌市以三峽大壩為節點,以壩上茅坪港、壩下白洋港為核心樞紐,通過構建便利疏港運輸,實現高效聯運,引導貨物上岸后鐵路進行大分流,或經疏港公路進行翻壩運輸小轉運,形成“大分流小轉運”多式聯運格局,以減輕三峽船閘過閘壓力。目前,已實現海江鐵、海江公、水公水、水水(過駁)四種聯運模式,開辟了“商品車滾裝翻壩”“北糧南運西進”“糧肥互換”等多式聯運線路。
據介紹,預計2019年,白洋—茅坪翻壩組合港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將達到2萬標箱,集裝箱翻壩轉運3.5萬標箱,滾裝商品車翻壩運輸12萬輛,滾裝貨車公水轉運約20萬輛,全年可分流三峽過閘運量約800萬噸。
此外,宜昌還對重慶外貿出口集裝箱首次定制開通了“重慶—宜昌—釜山”鐵水聯運線,為西南地區外貿企業打造了“三峽繞壩東西運輸新通道”;開辟了“山西介休-宜昌-湘潭”散改集鐵水聯運路線,打造“中部南北能源運輸保障通道”。

集裝箱翻壩轉運(資料圖) 周星亮 攝
江華表示,上述多式聯運線路的開辟,既減輕貨物過閘壓力,又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優化了產業布局。
目前,宜昌正積極推進江北翻壩高速公路和三峽樞紐江南鐵水聯運鐵路以及白洋港、云池港等集疏港鐵路建設,預計2022年可實現兩壩(三峽大壩、葛洲壩)鐵水聯運體系全貫通。(完)